-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田玉的开采.doc
和田玉的开采
想知道2017年最新的和田玉行情,点击访问:木缘鸿官网
和田玉被人称为人间极致美誉,和田玉的价格更是不菲,有价值几百万的,也有价值千万的。然而,好多人并不知道玉石是用命换来的,今天请跟随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三千多年前,一支几十峰骆驼的驮队在不经意中敲开了悠长的“玉石之路”,驮队带着美玉,也带着神秘而古老的玉石文化,形成了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玉石之路”是早期沟通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以于阗国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玉石:沿河西走廊或漠北大草原向东渐进到中原地区,向西最远到巴格达
和田玉石产在昆仑山和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之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采玉的方法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下河“捞玉”,第二个阶段是下河“踏玉”,第三个阶段是“攻山采玉”。 河中玉石俗称籽料,山中玉石俗称山料。古代和田采玉以在河水中拣捞为主,水中捞玉、踏玉成为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一道独特景观。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夏秋季融化的雪水汇成滚滚洪流,将深山峻岭中的玉石冲入河中。秋末洪水退去,河水变得清澈,这时正是下河捞玉的最好季节。
怕上当受骗,我们教你如何鉴别和田玉的真伪!点击访问:木缘鸿官网
捞玉并不难,只要能看到河中玉石,弯腰即可捞到。难的是河中踏玉。夏季水流泥沙俱下,看不到河中玉石,只有凭脚的感觉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就有这样的本领,他们在河中踏步行走,脚能辨出哪块是玉,哪块是石头,绝不会错过。每年到了捞玉的季节,成千上万的维吾尔人开始了在河中捞玉的采玉行动,成群的采玉人,手挽着手,边唱歌,边在河中踏玉。 歌中唱道: 白玉白玉多美丽,藏在水中多委屈,
来到人间并不难,碰碰我脚就可以。 这样的捞玉、踏玉在和田相传有几千年延续至今。近年来,玉龙喀什河上游连绵80多公里两侧都是梦想发财的采玉人。集中的20多公里河边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壕,有的深达十几米,纵横交错,犹如发生了一场战争。40多台大型机械还在不停地推土挖坑。每天有5000多名来自和田、昌吉、喀什、阿克苏、克州的人在挖玉石,最多时达到2万人。 玉龙喀什河是季节性河流,历史上几经改道,现在有的故道已是农田,现有河道附近的古河床,绵延100多公里,有数十台挖掘机在紧张施工,赶在洪水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干,随着近年来对白玉需求的疯狂增长,导致了当地掠夺性的开采。在当地视野范围内,全是被翻起的鹅卵石,按当地政府规定,现有河床200米范围内不许挖掘,此外,可根据地段不同以每亩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代价承包挖掘。在每一施工地段,掘进深度直达河床底,即历经千万年积累起来,厚达3至10米左右的卵石层被翻了一遍,再经过细心筛选,整个河床就像一个广阔的基建施工工地。付出是巨大的人财物力,收获完全靠运气,潜藏的籽料恰好在你标中的地段,可以收回成本或赚钱,否则就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有关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每年都有约2万人在玉龙喀什河采玉,有上千台机器在作业。然而矿产开发与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在这里是一对矛盾,在和田玉经济效益直线上升的背后,是玉龙喀什河道的严重破坏
和田玉山料分布在海拔3500-5000米的昆仑雪山之巅,山道险阻,高寒缺氧,几乎没有路,驴能去的地方就用驴驮,驴不能去的地方就用人扛,那山路陡峭得吓人,稍不留神驮着玉石的驴就会跌入深谷,为玉石而粉身碎骨。《太平御览》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即使如此,上山采玉探宝者依然纷至沓来。 在于田县境内的五个矿点皆分布于昆仑山脉支脉喀拉喀什塔格(汉语译为玉石山)。地处海拔在4800到5200米之间,地势险要,空气稀薄,终年积雪,气候变化异常,每年5到9月份为采矿工作季节,最著名矿点位于阿拉玛斯山中部;其次是依格浪沟古矿、赛底库拉木矿、海尼拉克矿和其哈库勒玉矿。 冬春两季大雪封山,采玉人只能在4月以后进山,要经受高山气候的无常和生死考验,特别是到阿拉玛斯矿区不仅要翻越高海拔的大阪,而且没有路,有时要顺着石缝,抓着铁索向上爬,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深渊。但所有的矿点,只有阿拉玛斯和海尼拉克两个矿点产白玉。有时采矿没有收获,就在经年累月放炮留下的石河中捡玉碴,捡几块像样的白玉来。 采玉人也在为玉石消耗着生命,他们给自己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一头小小毛驴,二尺赶路短鞭,三伏犹如寒冬,四季不知春夏,五更露宿昆仑,六欲七情抛尽,美玉八方驰名,九死一生谁知。”到连氧气都吃不饱的大山里去采玉,图的是啥,图的就是玉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和诱惑。 采玉人一边开矿,一边还要找矿。玉不像煤,煤矿选一个矿点就可以采三、五年,甚至几十年。但玉矿不一样,是碰运气,找一条玉脉最宽的两米,一次就开完了。咋办?再去探。四月份,带着料峭的春寒上山,生活给养和开矿的工具搬上山就得一星期,再适应几天这里的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