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学术之旅-淡江时报第512期.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学术之旅-淡江时报第512期

淡江時報 第 512 期 內蒙古學術之旅 瀛苑副刊 由於自1988年夏天參加由UCSD(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所舉辦的「第五屆世界 中國科技史學術研討會」期間,結識了當時擔任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史研究所所長的 李迪教授及該校的數學史專家羅見今教授,透過當時將近一週的會議及以後相關活動 的聯繫,大家成為好友。其後又多次在不同地區舉辦的科技史學術研討會上相遇,相 談甚歡。因此,當現為內蒙古師範大學科學史及科技管理系系主任的羅見今教授,於 今年六月份來函邀請我到該校參加為慶祝該校建校五十週年校慶而舉辦的「科學史論 壇」學術活動,並擔任一次專題演講人時,我很高興的受邀參加了。  會議召開的日期是今年的九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因為知道內蒙古師範大學是兩岸科 學史研究的重鎮(尤其是數學史與天文學史),收藏相關資料相當豐富,為了想有多 一點時間參閱他們的資料,所以我提早了兩天出發。於九月十日晚上十點多抵達該校 所在地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抵達時受到李迪教授、羅見今教授及大會秘書長 郭世榮教授的親自接待,讓我立刻就為蒙古學者待人的熱誠與親切感動不已。  在早到的一天半中,我們首先拜訪了設備齊全、藏書豐富的科學史及科技管理系及 其資料收藏室,受到系主任羅見今教授的熱誠歡迎,接著又請資料室負責人查永平教 授帶我們去參觀籌備中尚未正式開放的蒙古民俗博物館,受到館長敖其教授的熱情接 待,見識到了許多獨特的蒙古民俗文物及考古收穫。之後又去拜訪大陸科學史泰斗 ,此次大會主辦人之一的李迪教授的家。李迪教授藏書之豐富(尤其是許多極為珍貴 的善本書)讓我大開眼界,而他又十分真誠的歡迎我們分享他的藏書,真希望能在他 家待上十天半個月來蒐集他所獨有的科技史珍貴資料。晚上由李迪教授親自陪伴用過 豐盛的晚餐後,結束了在內蒙古愉快的第一天行程。  二天由於下午才辦理正式報到手續,大會非常體貼的又安排了參觀當地名勝昭君廟 及五塔寺的行程。整個兩天的行程大會都派了一位科學史所三年級的白欣同學全程擔 任嚮導,這位白同學做事細心,待人熱誠,讓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科學史論壇大會正式於九月十三日上午八點二十分在內蒙古師範大學學術報告廳揭 幕,首先由大會主辦人介紹來自各地的貴賓,由於我是唯一一位遠自台灣來的教授 (另一位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受到大會特別熱烈的歡迎。接著在該校校長致了簡 短的歡迎詞之後,正式開始了學術專題報告的議程。此次大會邀請的報告學者除一、 兩位年輕而優秀的博士生外,都是科學史學界學有所成的名學者。如大連理工大學數 學所的徐利治教授、北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劉鈍教授、天津師範大學 數學系的李兆華教授、西安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福喜博士、廣西民族學院副院長萬 輔彬教授珥珥等多位。我個人的學術報告被安排在十三日下午4:40-5:20,共進行四 十分鐘,題目是「沈括的軍事才華與成就之探索」,由於大會開放給大學部學生及研 究生聽講,而我的題目可能稍微活潑一些,是少數幾篇引起學生好奇的報告,發言頗 為踴躍,演講者與聽眾的互動十分良好。  大會第二天安排全體學者到距呼和浩特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召河大草原旅遊。在草 原上大家放下了平時身為學者的嚴肅與矜持,在生平第一次騎的馬背上歡呼,在蒙古 包內盡情的喝酒、吃肉,放開懷大聲歡唱,度過了極為難忘的一天。  第三天(十五日),大家帶著愉快的心情繼續進行學術論壇的第二段議程,這一天 大會給我安排的工作是擔任第二場(10:20-11:50)學術報告的主持人(大會議程上 稱之為「主席」),負責介紹四位學者進行學術報告,其中一位是這次由我介紹與會 的台灣清華大學科學史研究所的博士生張廷先生,他的報告題目是「我對元代後期回 回天文學的一點發現」,內容也很精彩。  會議於下午六點整於大會的學術委員之一,目前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 院的劉兵教授致完閉幕詞後,完滿的劃下了句點。會議閉幕後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