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

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 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  [摘 要] 20世纪50年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遭受当局意识形态的严重压抑。60年代和70年代,电影评论和理论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现代主义电影理论的启蒙。80年代,台湾的电影评论和理论颠覆了逃避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电影观,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观及写实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地位,肯定了作者电影的文化价值。自90年代至今,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逐渐移转至学院,其与电影创作实践和普罗大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疏远了。   论文联盟WwW.LWlM.com  当代台湾的电影评论和电影理论伴随着台湾电影一同成长。两者有时是同步的,电影的繁荣与电影评论和电影理论的兴盛同时出现,并且构成良性对话和互动的关系;有时却貌似吊诡地并不同步。检视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在过去近60年里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不仅可以对华语电影评论和电影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它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知电影评论和理论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电影创作之间的复杂关系。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本文将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个时期:启蒙和奠基时期、发展和转型时期、深耕和拓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启蒙和奠基时期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电影评论和理论较为薄弱。其时台湾三大报纸之一的《联合报》设有艺文天地版,当中有对电影现象的分析、电影人物的访谈、电影欣赏基础知识的介绍、电影思潮的初步引入以及对影片的评论等,还专门介绍过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电影表演理论。同时,《中央日报》则有老沙顾影副刊。从1953年开始,台湾各家晚报均有电影评论。但那时,台湾处在白色恐怖和政治暴力的严重压抑之下,电影评论和理论也处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的严密控管之中,所以电影评论和理论探讨在意识形态层面都小心翼翼地谨守着当局的政策,不敢越雷池一步。在电影评论的标准上,往往高度重视影片的政治立场,而把艺术质量放置在相对次要的地位上。并且,许多影评是以泛论形式展开的,基本上属于个人感言式的介绍与评述。其电影美学理念未必严谨,但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象征了美国对台海安全的保证,同时也正式将台湾纳入西方世界的安全体系。而台湾经济自1962年起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期间,人民的收入年均增长9.8%,物价则只上涨了2.9%。外交和军事趋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台湾社会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安逸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之下,台湾文化界开始介绍西方的创作潮流、文艺批评和美学思想,而电影评论和理论领域也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台湾出现了影评的第一波热潮,一些学者和教授也积极投身到影评的写作队伍之中,例如徐复观、余光中、李欧梵等人均不时发表影评。   1965年1月,《剧场》杂志创刊,由邱刚建、许南村(陈映真的笔名)等人合作编辑。该杂志介绍了欧洲电影及其美学理论,尤其是系统地介绍了法国《电影笔记》杂志和法国新浪潮电影以及戈达尔(Jean-Luc Godard)、阿仑雷乃(Alain Resnais)、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等重要的艺术电影导演,还介绍了摄影机自来水笔的个人主义电影创作观。《剧场》杂志是1949年以后台湾第一份较有影响的电影学术刊物。它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台湾推动了现代主义电影理论的启蒙。   1971年12月,《影响杂志》创刊。该杂志一方面继续引进和消化西方的电影理论,介绍法国新浪潮电影并评介路易布努艾尔(Luis Bunuel)、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等外国大导演;另一方面,也对华语电影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批判,对宋存寿、胡金铨、张彻等港台电影导演进行研究。1978年初,《影响杂志》组织其旗下的电影编辑,投票评选出1977年十大最佳烂片,并在该杂志上公布,而台湾《联合报》转载了这份片单,于是在台湾影坛掀起轩然大波。在入选的十大最佳烂片中,故事片《笕桥英烈传》是国民党经营的中影公司出品的政宣影片,赢得第1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彩色影片摄影和最佳剪辑等五大奖项。《影响杂志》却把这部影片列为十大最佳烂片的第三名,表现了该杂志与官方立场分庭抗礼的难能可贵的勇气,彰显了电影评论本应坚持但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一直缺失的独立性,使得《影响杂志》成为20世纪70年代台湾电影评论的一面旗帜,为此后台湾电影评论的发展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典范。   《剧场》和《影响杂志》等电影刊物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启蒙工作,为80年代台湾新电影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坚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