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商业电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电影-商业电影

艺术电影/商业电影 艺术电影/商业电影 一、电影的发展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咖啡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电影艺术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次影像世界的革命,世界由固定影像走向了活动影像的新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纪元。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艺术由活动影像的记录,到影像艺术的创作在一步步前进。电影终于摆脱了文学、戏剧的束缚,使自己蜕变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形式。   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惟一一个现代工业与现代科技的产物,所以,电影艺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不可能摆脱商品经济的烙印。电影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着艺术性与商品性的两大抉择。从艺术电影尚未定义,到文艺片向商业片的转变,我们在思考电影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向受众,却忽视了电影最原始的功能。吕克?贝松曾经这样说过: 电影永远不能拯救任何人的生活,它不是可以拯救人们生活的济世良药,它不过只是一片阿斯匹林而已。   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直接引领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当电影创作完成之后,到底是作为第七艺术的艺术品,还是作为休闲娱乐的消费品,对于电影的投资者而言,它都是一种商品,只不过价值的衡量方式各有不同。   二、吕克?贝松与王小帅在文艺片创作上的差异   1983年,吕克?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开启了他的电影征程。一部部经典之作的问世,让吕克?贝松成为法国最引人注目的导演,并赢得法国的斯皮尔伯格称号。他的电影节奏明快,风格奢华,富于时尚感,每一部作品都带有他独特的符号,并极具商业价值。   大多数人认识吕克?贝松几乎都是从《碧海蓝天》《女囚尼基塔》或《杀手莱昂》开始的。文艺片《碧海蓝天》成功的商业上映,为他后面的商业片创作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的《电影手册》杂志评论了电影《碧海蓝天》,并将吕克?贝松列为在未来自成一派、独领风骚的导演,从这时起人们开始关注这位非凡的年青导演,他后面拍的电影也没让我们大失所望。其实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碧海蓝天》在情节方面都算不上是值得特别称赞的电影,但是《碧海蓝天》优美的蓝色调画面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导演从影片中反映的大海情结让无数的观众感动。吕克?贝松以自己精美的拍摄技巧,展示了他在水下摄影的过人之处。他不是在拍大海,而是把一种执著,一种自由,一种生活态度,带进了他的影片之中。影片跌宕的情节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部沉闷的文艺片,也许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在为谁拍片子,也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导演就锁定了他的观众群。虽然当年的法国凯撒奖有点吝啬,仅仅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是吕克?贝松却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虽然在坎城影展上遭致影评界严厉质疑,却受到观众的高度支持,在两极化的声浪中成为一部颇具争议性的电影作品,即使是这样,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吕克?贝松的这部文艺片在市场上的成功。   回首当代中国导演的文艺片创作之路,清华大学的影视评论家尹鸿这样评论:这一群体在几十年来中国文化最为开放和多元化背景下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是在中国电影面对最复杂的诱惑和压力的境遇中拍摄电影的人。他们以一种脆弱的顽强来反抗主流和常规,而同时又以一种自卑的信心,疯狂地迷恋着自己的电影理念和世界观、生活观以及价值观,从而过分地坚持自身对生命的生涩而如哲学般的理解,将电影完全变成了一种自传性质的多媒体输出。   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最早的作品《冬春的日子》,是中国最早的独立电影之一,影片以单纯、简约、精神化的风格出现在银幕上。王小帅用极其节制的方式来表现了某种具有共性的压抑感和孤独感,用影像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受和热爱,为自己导演艺术家创作者的类似经历与处境做了一次借尸还魂。影片中折射出来的是导演对现实困境的内心矛盾,在信仰危机后茫然的视觉映射。《冬春的日子》让观看者非常惊讶的是冬和春这两个人的生活似乎只跟他们两个人有关系。按王小帅的说法,没钱,组织不起大场面,所以只好只拍他们两个人。但影片造成的印象是他们与世隔绝、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影片的影像清冷落寞,影片的节奏舒缓冗长,影片的人物毫无编造,其故事若有若无。情节建立在人物的歇斯底里上,其歇斯底里更多时候表现为无端的忧郁的坏脾气。从电影的商品属性上讲,这个片子也只能是自己私底下玩玩而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东西。不过《冬春的日子》不仅获纽约现代艺术馆收藏,更入选英国BBC广播公司世界电影史上百部影片之列(也是惟一入选的中国影片),也算是给创作者的一点欣慰吧,但其电影美学的价值在国内则普遍受到批评。   或许所有的艺术电影导演都是自私的,因为他们试图通过电影这个艺术工具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