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舞蹈革命 ——关于舞蹈的对话_0.docVIP

静悄悄的舞蹈革命 ——关于舞蹈的对话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静悄悄的舞蹈革命 ——关于舞蹈的对话_0

静悄悄的舞蹈革命 ——关于舞蹈的对话 【正 文】     舞蹈无文化? 周志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以下简称周): 艺术 是对人的活生生的生命经验的表达,而不是流于纯粹形式的欣赏。这本来不成 问题 ,可是到了“舞蹈”这里就不行了。在我给舞蹈学院的 研究 生上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不满意大家对舞蹈的理解:好像舞蹈就是做到形式和技巧很华美,内在的意义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直到我看了您的作品,包括王枚的作品,我才觉得这个局面有所改观。不妨说,孙颖舞蹈赋予了舞蹈这门艺术一个崭新的面貌。我们过去欣赏舞蹈主要是从它细腻的动作,美的意境等方面进行,但您的作品带来了一种古典舞新的展示方式,可以从文化认同、文化表述、文化意蕴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有了这些个问题,所以一定要向孙先生好好请教。 孙颖(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教授,以下简称孙):我们从建国新舞蹈运动到现在已经50年了,一直有一个阻碍我们 发展 的问题就是我们文化基础差。我们中专的学生已经学了5年6年,但参加知识问答的 考试 测试时,家在四川省的,挨着四川的周边省市都不知道。 中国 历史 上比较典型的器物让学生解释一下,它硬说青铜器是清代的。小孩学了几年,就是天天在练功教室练胳膊腿,没别的。能转三圈就是好样的,能把腿抬180度就是好样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舞蹈 教育 中缺少文化教育这么一环,大家不着眼文化的因素,这造成我们文化基础差的现象。从基础上讲,没把舞蹈当作文化形态,就是就技术论技术。 我们老一辈舞蹈者,对于艺术体系究竟是什么也从来不探讨。就连古典舞也如此。由于事业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中央的舞蹈团,大军区的舞蹈团,省、市、县舞蹈团不少,可是大家都是凭着感觉走,我们有什么资源?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第一届全国文艺调演, 才知道淮河还有花鼓灯。那时只有“三灯一跑”。但是那时也掀起了大家向民间 学习 的热情。这是曾经有过很好的阶段。可后来,当芭蕾进来后,“上帝代表了一切”——一切都听前苏联专家的。我们从来没有坐下来考虑中国究竟有什么,中国的古典舞究竟应该怎么搞。 20时年过去了,开始文革。在文革10年期间,我们的旗手又提出了“京、体、武”,即京剧、 体育 、武术,以此作为舞蹈的基础。不考虑舞蹈的审美、文化基础和历史资源,而且这次还拿着枪杆子推行,谁不尊崇,谁就是反革命。云南,50多个民族,地方文化丰富,但那时也开始跳足尖。那几大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根本没有芭蕾的训练也愣跳,所以形成了“土芭蕾”。这一下就是10年。 这50年来,舞蹈艺术也就好像固定住了,从形式到 内容 ,都不再变化。艺术的观念、形态、路线都没有改变,而只是找新词去解释。最初欧阳予倩先生说过要学习戏曲,从戏曲舞蹈整理,大家就按这个来学习戏曲。 周:中国舞蹈的确立之初,舞蹈在事实上是一种 政治 意图的表达和民族形象的生产的审美形式。受各种因素的 影响 ,包括您提到的文化教育因素,舞蹈艺术一直就这样停滞不前。     戏曲化古典舞:走不出的困境? 周:说到古典舞,这种艺术形式求变、求新似乎更难一些。从戏曲中寻找古典舞的动作,重塑古典舞的美学形式,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这可以避免艺术考古学的繁琐的劳动。但是,这似乎也成了古典舞的发展困境;好像古典舞就只能是这样的戏曲化的形式。 孙:那时北京市委歌舞团(现中国歌剧舞剧院)把北昆的几个老艺人请来,胡永奎,韩世昌、相林。于是大家没有争议地开始学习戏曲舞蹈,在戏曲舞蹈基础上建立舞蹈体系。我当时还没想那么多,只是想我究竟是唱戏的还是跳舞的?是不是古典舞的基础就是戏曲舞蹈? 一个独立的艺术阵容,没有自己独立的形式体系,审美体系,是不能成为艺术品种的,更何况戏曲中国人太熟悉了。舒巧在上海编的《小刀会》演了半个月,票就卖不动了。上海戏曲学院,把这个舞剧的原架子拿去,结构不动,把说话全添上去什么都不改,连演三个月,盛演不衰。为什么呢,中国人已经习惯戏,因此就把我们的舞剧叫哑巴戏。 周:《小刀会》应该是当时戏曲舞蹈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影响也大。 孙:对,从这个阶段以后,舞蹈界也有了争论,这到底是舞蹈呢还是戏曲,正因为出现了这个问题,一时间又解决不了,于是乎就有了新的 方法 :语言、形象、气韵全不保留,完全套用芭蕾的形式、结构,这个典型的作品就是《鱼美人》。《鱼美人》实际上就是《天鹅湖》在中国的翻版,于是在中国的舞剧中这个三角结构就一直存在。先从戏曲结构来,就必须有一个男的,可以是王子可以是猎人,但基本上是脱胎于王子,而且语言、形象、风格完全是王子。完了还必须有白天鹅,还必须有黑天鹅,黑天鹅是魔法师的女儿,在中国黑天鹅就是这个精那个怪的,但是戏剧的结构模式都是这个。由此再衍化出爱情三角,比如说舒巧的《奔月》。后羿怀疑嫦娥的爱情不专一,歇斯底里非要杀了她,逼得嫦娥没办法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