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ppt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三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一节 推理的形式结构式 一、何为推理?何为证明? 第二节 自然推理系统P 二、自然推理系统P 本章的主要内容 推理的形式结构 自然推理系统P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 本章是第五章的特殊情况和先行准备 例子 正项级数收敛当且仅当部分和上有界 若A(B且C(D,则A(C(B(D 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二 若A(C(B(D,则A(B且C(D 2.例子推理——从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上例中,(1),(2),(3)是正确的推理,而(4)是错误的推理. 3.证明——描述推理正确或错误的过程。严格定义见下页. 推理的形式结构及证明方法 推理的正确与错误 定义3.1 设A1, A2, …, Ak, B为命题公式 (1)若对于每组赋值,A1(A2(…( Ak 均为假, 或当A1(A2(…(Ak为真时,B也为真,则称推理正确 (2)否则称推理不正确(错误) 由定义不难看出: 定理3.1 命题公式A1, A2, …, Ak 推B的推理正确 当且仅当A1(A2(…(Ak(B为重言式 推理的形式结构(多种形式) 设(={ A1, A2, …, Ak} (┣B A1(A2(…(Ak(B 前提: A1, A2, … , Ak 结论: B 说明: 当推理正确时,(1)中记为(╞ B, (2)中记为A1(A2(…(Ak(B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多种) 真值表法 等值演算法 主析取范式法 构造证明法(见下节) 说明: 当命题变项少时,(1)——(3)方便 简化真值表法 (1),(2), (3)用形式结构(2) 构造证明法用形式结构(3) 本教材不用形式结构(1) 例 判断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1)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5号. 今天是1号. 所以明天是5号. (2)若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5号. 明天是5号. 所以今天是1号. 解 设p:今天是1号,q:明天是5号. 证明的形式结构采用(2). (1)(p(q)(p(q (2)(p(q)(q(p 证(1)(用等值演算法) (p(q)(p(q ( ((((p(q)(p)(q ( (p((q(q ( 1 由定理3.1可知推理正确 证(2)(用主析取范式法) (p(q)(q(p ( ((p(q)(q(p ( ( (((p(q)(q)(p ( (q(p ( ((p((q)((p((q)( (p((q)((p(q) ( m0(m2(m3 结果不含m1, 故01时成假赋值,所以推理不正确 推理定律 推理定律——重言蕴涵式 重要的推理定律 A ( (A(B) 附加律 (A(B) ( A 化简律 (A(B)(A ( B 假言推理 (A(B)((B ( (A 拒取式 (A(B)((B ( A 析取三段论 (A(B)((B(C) ( (A(C) 假言三段论 (A(B)((B(C) ( (A(C) 等价三段论 (A(B)((C(D)((A(C) ( (B(D) 构造性二难 (A(B)(((A(B)((A((A) ( B 构造性二难(特殊形式) (A(B)((C(D)(( (B((D) ( ((A((C) 破坏性二难 关于推理定律的几点说明: A, B, C为元语言符号 若某推理符合某条推理定律,则它自然是正确的 A ( B产生两条推理定律 二、练习题 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对于正确的推理 还要在P系统中给出证明. 前提:(p(q, (q 结论:(p 前提:q(r, p((r 结论:q((p (1)答案:不正确 (2)答案:推理正确 在P系统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今天是周六,我们就到颐和园或圆明园玩. 如果 颐和园游人太多,就不去颐和园. 今天是周六,并且 颐和园游人太多. 所以我们去圆明园或动物园玩. 证明 设p:今天是周六,q:到颐和园玩, r:到圆明园玩,s:颐和园游人太多 t:到动物园玩 (3)证明: ① p((q(r) 前提引入 ② p 前提引入 ③ q(r ①②假言推理 ④ s((q 前提引入 ⑤ s 前提引入 ⑥ (q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