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声乐鼓浪屿
声乐课教案 声乐课教案 一、课题: 歌曲《鼓浪屿之波》的演唱 二、教学目的: 训练学生正确的运用气息,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建立共鸣的概念,逐步拓宽音域,学会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演唱唤起同学们对海峡两岸的情思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指导 四、教学重点: 1、练声时中声区声音要用气息支持,要有意识的建立共鸣概念,以达到稳定的流畅自如的中声区。 2、演唱时要在气息的支持下,软腭上抬,喉头下放,使声音过渡到头腔的最佳位置。 3、《鼓浪屿之波》演唱要注意高声区的共鸣,要求气息流畅,声音圆润、声音明亮,理解歌曲并充满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 l、发声练习: 谱例: a.2/4 5 4 | 3 2 | 1 — || b.2/4 1 2 | 3 4 | 5 4 | 3 2 | 1— || 运用u(喔)、ou(欧)、Yi(衣)、ma(吗)分别代入a、b练习,并示范。 要求:发声练习时,要注意声音位置,始终保持住膈肌和两肋的张力,使每个音都搭在气息的支点上,并要唱的均匀,要做到、声音连贯、圆润统一。 2、复习歌曲《绒花》31和《我和我的祖国》并体会不同风格的歌曲不同的演唱方式和声音位置。 3、歌曲背景介绍及演唱要求 《鼓浪屿之波》 此曲创作于1981年,也就是倡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时代背景下 。歌曲描绘鼓浪屿美丽的风景为起点,不仅唱出了厦门的美,还有浓浓是海峡情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歌曲延伸:声乐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声乐作品的创作往往有其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也带有人文情怀和作者的感情。 鼓浪屿在哪里?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钢琴之乡”和“音乐之乡”的美称。她和宝岛台湾遥遥相望。但岛内的政治环境并不是大陆所希望的。和平统一也暂时看不到希望。我们不用去关心政治,但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这是一首中速的思乡情深的抒情歌曲,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望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的迸发了出来。 歌曲由前奏+A+B段组成, 旋律分析:此曲采用了变化重复,节奏拉宽对比式发展旋律的手法。高潮点是B段的第一个乐句,又将此乐句重复一次以此突出了情深切盼的情绪。而后转入静点,内敛的渴望,推进了情绪的升华。B段倒数第二句是转折点,使浓烈的盼望之情炽热表达出来 分享歌唱呼吸要领 二、?歌唱呼吸要领鼓腹吸气沉“丹田”,贴着咽壁“吸着唱”。胸口松开向下“叹”,气沉胸底腰扩张。“又吸又呼”声流动,气向下“铺”音向上。腰一缓劲儿就换气,被动换气不用想。“关闭”高音气倒灌,腔体松开“一米长”。“气行于背”“吹瓶口”,“吹”响头腔点明亮。后背控制上、下“吸”,全身舒展气流畅。呼吸稳定最省力,轻松愉快把歌唱。 4、布置作业 课后要理解歌词内容,带着感情多练习演唱这首《鼓浪屿之波》。 * * A. 在小腹平静地吸气。 B. 从后颈找到咽壁位置,“贴着咽壁吸着唱,声音碰响咽壁”。 C. 在发声过程中,要注意“看”咽壁上具有振动感的音响和集中明亮的共鸣音色,要“听”到咽腔“管子”里的声音。 D. 发声时,要感觉气息源源不断地向后向下贴着咽壁往里“倒灌”、“倒流”。音越高,气越大、越深。 E. 随着音高上升,声音的共鸣音色往后上方集中,同时感觉气息反向下沉。 要领: 上图:不大好的一种发声观念,音干焦点在垂直线之前,容易造成“白声”及喉咙束紧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