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课案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7年1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2017.1摘要: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这条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业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之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会使农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变革,会急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上面临的种种问题。关键词:物联网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温度显示目录一.绪论1二.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一)物联网概述?1(二)物联网的起源?2(三)物联网的定义?2(四)物联网主要技术?21.射频识别技术32.传感网络技术3(五)物联网的组成架构包括4(六)物联网的发展现状4三.物联网与农业5(一)农业物联网内涵5(二)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5(三)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61. 农业信息感知技术72. 农业信息传输技术73. 农业信息处理技术7(四)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实际应用案例81.蔬菜大棚82.草莓大棚83.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4.茶叶基地8(五)农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9四.智能检测处理中心的设计与实现9(一)智能检测处理中心开发平台概述9(二)智能监测处理中心总体设计101.用户管理?102.阀值管理?103.节点管理?114.数据管理?11(三)智能监测处理中心前台界面设计111.登录界面?112. 主界面123.数据管理界面134. 串口通信的实现165. 客户端与数据库的交互18五.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20六.总结21参考文献21一.绪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广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及时与否对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影响至关重要。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能够及时诊断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农业专家又相对匮乏,不能够到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出现在现场,因此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技术在农业领域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从产业规律和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家庭是农业经营最有效的主体,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成本高、风险高。我们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家庭经营要向采取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二是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使农村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把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发挥出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就业的背景下,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鉴于此,一项可以满足需求的技术呼之欲出——物联网技术。二.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一)物联网概述?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物质世界的三大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意识到信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送、储存、处理、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产业链,信息化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应用是其基本标志,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射频识别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微机电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以及第3代、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既能实现人与人通信又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直接通信的全新网络构架——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正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让人与人的距离越变越小,而物联网的出现将再次改变人们的世界观,让世界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二)物联网的起源?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的概念。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电子产品编码的物联网系统的构思,并于次年成立了Auto-ID?研究中心,进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研发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将RFID与互联网结合,提出基于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指出“物联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将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同年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建立了部分实用的传感网。?发展至今,根据物联网采用技术不同,物联网有以下几种形式:???在RFID网络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