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训诂学 一、训诂学概述 训诂学是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科,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训诂”简单地说即“解释”之义。 “训诂”最初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 《说文》:“训,说教也。”“诂,训故言也。” 孔颖达:“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汉代以后,“训”和“诂”逐渐合成一个复音词,就是“解释”的意思。 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对训诂实践的总结和对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求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 二、训诂学的发展历史 1.先秦时期:训诂的萌芽和发展 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的正文中,如殷墟卜辞中、《尚书》中。例如: 《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已经不胜枚举。例如: 《左传》: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于文皿虫为蛊。 《韩非子》: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礼记》:是故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管子》:义者,谓各处其宜也。 《荀子》:礼者,人之所履也。 春秋战国时期,随文释义的训诂也出现了。例如:《周易》分《经》《传》两部分;《春秋》有《三传》;《管子》有《牧民解》《形势解》《明法解》等,是对《牧民》《形势》《明法》等篇的解释。 总之,到了战国末期,训诂已由萌芽逐步发展。所以说我国训诂萌芽于殷商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西汉时期:兴盛 汉代是训诂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兴盛原因主要有: ①统治者尊经,促进了训诂的发展。 ②秦火以后抢救古籍。 ③ 汉代通行隶书,人们看不懂古文经籍,需要注解。 在以上原因的影响下,汉代训诂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表现: ①儒家经典的注释大量出现。 ②诸子著作和史书的注解出现。 ③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出现。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释名》《通俗文》。 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沿袭 这一时期训诂的主要特点: ①扩大了训诂的范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注解仍然以儒家经典为主,《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等都有数十家的注解。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等。 此外,对史部、子部、集部的重要著作,乃至佛家经典也有了注释。如裴骃《史记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郭璞《山海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等。 到了隋唐时期,经史子集四部的注解都有了增加。如李鼎祚《周易集解》、陆淳《春秋集传辨疑》、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杨倞《荀子注》、王冰《黄帝素问注》、李善《文选注》等。 ②出现了义疏和集解 ③新的训诂专著出现。如张揖《广雅》、吕忱《字林》、顾野王《玉篇》等。 4.宋代:变革时期 概况:宋代在唐代训诂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训诂著作。比如宋太宗年间变了四种义疏:邢昺《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和孙奭《孟子注疏》,这四种注疏和唐人编的九种注疏合在一起,就形成“十三经注疏” 宋代通释语义的训诂著作主要有陆佃《埤雅》、罗愿《尔雅翼》、王安石《字说》、王诛、司马光《类篇》等。 宋代训诂上比较重要的两件事: ①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等奉命校订《说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等奉命重修《广韵》《玉篇》。这三部书经过宋代的修订,最终成为定本,对后来训诂学和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有很大影响。 ②与宋代同时代的辽代,出现了两部重要的训诂著作:辽圣宗时僧行均编撰《龙龛手镜》、希麟《续一切经音义》。 宋代训诂的特点:宋代训诂中具有理学色彩,重视义理的阐发。 宋代训诂的成就: ①敢于创新,开疑古风气。 ②创立“右文说”,为研究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③对语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④训诂学与金石学结合起来。 5.元明时期:衰落 元明时期训诂多墨守宋人成训,成就不高。明代较有成绩的是字书。如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另有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是明代流行的两部字典,对后来《康熙字典》的编撰有直接影响。 6.清代:复兴时期 复兴的原因: ①清朝的文化政策 ②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复兴的表现: ①注释著作大量涌现。清代为群书所做的注疏不胜枚举,比较著名的如惠栋《周易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陈奂《毛诗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孙诒让《周礼正义》、孙希旦《礼记集解》、刘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