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录]44个汉字写法调整:“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公元3500年某日,考古学家从古墓葬中挖出一堆光盘。这些光盘已无法读出,但印在上面的文字却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据考证,该种文字流行于21世纪初的中国。紧接着,许多汉字研究专家为破译这些文字却发生了强烈争执。比如,他们对轂、毂、毂(“车”上有一短横)三字是否属于同一字产生了不同解释。最后是一名研究“古代计算机”的学者借助非常原始的“谷歌”搜索技术,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毂”是“轂”的简化字,而“毂”(“车”上有一短横)又是“毂”的“整形字”。这场汉字改革载于公元2009年一份“通用规范汉字表”档案上,同批接受文字整形手术的有琴、魅、巽、亲、恿、蓐等44个汉字。未来会否发生如此科幻的一幕不得而知,不过这次教育部公示《通用规范汉字表》,有关专家组的做法已让人看得头晕。对汉字通用字表重新划分等级、增加字量以及恢复部分异体字和繁体字,这也就罢了。毕竟这些汉字早就存在,如今无非是给予不同的“名分”,增减尚不至于造成严重误读。但这44个“整形字”,虽然看上去不过是对笔画、字形动了点手脚,其实却成了另外一个字。这么做是否有必要,值得好好考虑。有人说,反正都电脑打字,改不改都无所谓,这是典型的目光短浅。无论这些汉字是添了一横还是“捺”变成“点”,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巨大成本。这些字原先用得好好的,也没听说有人感觉看上去不美观、不规则。这么一改,别的不说,举凡字典、词典、教材等等出版物,都得跟着修订重印。还有那些校对、编辑人员,或许还得全部重新培训上岗。付出这么大代价,如果只是为了“统一笔形规则”,专家们的这种“技术崇拜”精神显然有些走火入魔了。还有人居然从中看出,这是为了逐步恢复繁体字而采取的措施,并以这次增加了若干异体字和繁体字为例。这又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这是为了恢复繁体字,却采取今天增加一笔明天减一划的办法,谁都不知道最后“恢复”的汉字会是什么模样。近些年来,呼吁恢复繁体字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可视作对传统文化恢复信心的一种表现。但可以说,对这些汉字的整形和这些年来的繁简之争无甚关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做法也已经偏离了汉字改革的主要方向。汉字改革并非自建国后开始。早在清末民初,面对西方化大潮,出于对本土文化的自卑心态,汉字改革就已提上了议程。当时,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就号召“尽改象形文字为谐声(即拼音文字)”。新文化运动期间,对文字改革持最激烈意见的钱玄同称:“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连鲁迅也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把文字改革和国家文化命运联系在一起,主张汉字拉丁化、普及世界语,这是当时的普遍思潮。上世纪5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汉字简化工作,就是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和体现。但到了70年代,以“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试用)”的废止为标志,这一条路走不下去了。这不仅因为“二简表”(诸如把“龄”简为“令”,停”简为“仃”)让许多人吃不消,还在于当时已意识到汉字拉丁化至少短期内并不可行。从这以后,汉字改革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重心也从“简化”悄然转移到了“规范”。这次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从8月1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问题解答”,也可以看到谈的都是“汉字规范工作”,这基本上延续了新时期以来汉字改革的理念。但是,有关专家组基于“规范”目的,对部分汉字进行“整形”,却等于硬生生地造出了44个汉字。这样做不仅有违新时期文字改革的实际需要,让社会公众感到极大不便,甚至还可能给已成割裂之局的汉字现状增加混乱因素。倘若因为这些汉字看上去“不规则”就可以瞎折腾,规范汉字的工作恐怕永远没个尽头了。如此的话,所谓汉字规范工作岂不成了汉语发展的一大乱源?不妨把主张汉字简化或拉丁化者称作“激进派”,而把力主恢复繁体字者叫作“保守派”。我认为二者都是在走极端路线。基于当前社会现实,我更倾向于采取维持现状的实用主义策略。维持现状的意思是,一方面“不折腾”,即不再人为地对汉字“动手动脚”,而顺应文字发展本身的规律;另一方面,协调“繁简之争”,从政策上提倡“书简识繁”,把争议留待历史解决。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