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5-孕养人文,呼唤美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孕养人文,呼唤美学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学教育 单位:太仓市新区中学 邮编:215400 姓名:吴晓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包含众多美的因素,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孕养人文,呼唤美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技能,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来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最终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想象力 情感培养 教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对此,我认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多一点审美情趣的体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从教材中挖掘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点燃美的火花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按美学的观点,美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无论哪一种美,中学各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丰富的材料可提供。而且有许多课文是直接描绘自然美、社会美,甚至于艺术美,几乎篇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 在描绘自然美的课文里,既有描绘中华大地的名山秀水摄人心魄的美,如《长江三峡》、 《济南的冬天》、《春》等等,也有描绘身边普通景物令人难忘的美,如《荷塘月色》、《紫藤萝瀑布》等,这里既有壮丽的美(如《长江三峡》),也有秀丽、明艳的美(如《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春》),还有朦胧的美(如《荷塘月色》),而且,山水有情,草木知意。《紫藤萝瀑布》、《长江三峡》、《春》、《济南的冬天》等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对祖国山川和大自然的热爱。《紫藤萝瀑布》寄寓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荷塘月色》抒发了正直知识分子痛恨黑暗现实,企图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矛盾的心情。学习这类课文,不但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逐渐形成其欣赏自然美的能力,丰富其生活,培养其情趣,而且通过欣赏课文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情,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在直接反映社会美的课文里,有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和自然界作斗争的典型英雄人物(如《愚公移山》),有歌颂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之际,对祖国未来的憧憬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的(如《梅岭三章》),有歌颂为人类解放而自我牺牲的无私精神的《七根火柴》,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后一课》,表现国际主义精神的《纪念白求恩》。在这些课文中,高尚与卑下、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丑恶,泾谓分明。学习这些课文,能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在理智上得到启发,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课文中正面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能净化学生的灵魂和感情,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至于艺术美,几乎篇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比如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谁能说她不是艺术珍品呢?《大自然的语言》、《天上的街市》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科学知识外,何尝不充满艺术美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 语文教学就是要善于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感觉”,并利用“那种感觉”所引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逐步实现智能培养和人格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中确实存在着丰富的美育材料。而且许多课文往往同时明显地体现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只要老师们加以引导,通过分析、讨论,把学生引入绝妙的佳境之中,点燃起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就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领略到课文的美来。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在教学中体现美,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美,展开美的翅膀 语文教材中虽然存在着丰富的美育材料,可是如果不在教学中体现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它们还是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文章如酒,酒能醉人。春风细雨,润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