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一增四改2012.12课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 核心内容 “一增四改”: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 配套技术:包括适当晚收技术,种子包衣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灾情应对技术等。 一、合理增加密度 (一)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基本途径 1.密度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在玉米产量构成三因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亩穗数最容易控制,需要优先考虑、优先解决,不能让它成为限制因素。玉米不能靠分蘖成穗,一株多穗(果穗大小不均)也不是高产方向,提高亩穗数就是靠合理增加亩株数。 一、合理增加密度 2、种植密度是玉米生产水平的重要体现 (1)横向比较:玉米单产高的国家和地区,种植密度也较高。 目前美国玉米密度每亩5000多株 ,亩产600多公斤,欧洲4000多株,亩产500公斤左右,亚非3000株左右,亩产300公斤左右。 (2)纵向比较:单产和密度同向增长是普遍趋势 美国不同时期玉米产量与密度的对应关系 年代 亩密度 亩产量 (株) (公斤) 30 2000以下 100-200 60-70 3000 300 目前 5000 600以上 高产田 5700- 7300 1000以上 美国不同时期玉米产量与密度的对应关系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产量与密度的对应关系 年代 品种 密度(株/亩)产量(公斤/亩) 50 地方品种 2000以下 100以下 60-70 双交种 2000-2500 100-200 70-80 平展单交种 2500-3000 200-300 90- 紧凑型 3500-4000 350 高产田 耐密紧凑型 5000 左右 800-1000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产量与密度的对应关系 我省不同时期玉米产量与密度的对应关系 我省不同时期玉米产量与密度的对应关系 3、高密度种植是玉米产量突破的基本条件 所有高产纪录都是在该品种密度上限上获得的。所有高产地块都是在合理密植条件下实现高产的。 邹平高产攻关平均亩穗数6289.5穗,穗粒数546.4粒,千粒重343克,平均亩产 1002公斤 (二)玉米种植密度现状与建议 1.现状:2009年农技部门统计,全省平均亩株数为3995株。去年60片十亩攻关田平均亩穗数为5818.7穗,最高为6966.5穗,最低为4668穗; 2.建议参考密度:(1)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攻关田每亩实收5500~6500株。高产示范田每亩实收4500~5000株。一般大田每亩实收4000~4800株。(2)大穗型品种3200~3700株,高产田3800株左右。 3.确定密度要综合考虑栽培条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耐密性,要和品种特性相配套,如鲁单981就要低一些,大田3000~3300,高产田3300~3500株。每亩6500株的密度上限仅适用于登海661等少数品种,并要有特殊管理措施。6000株以上果穗不匀,秃顶严重。 其次是要和产量指标相适应,与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相配套。生产水平和产量指标不高不要采用过高密度。 (三)增加密度的主要手段 3.提高播种质量。防旱涝、防病虫,避免缺苗断垄。提高均匀性、整齐度。 4.均匀播种,均匀留苗。一般大田的密度承载能力低,很重要的原因是地力不均、播种不均、留苗不均,存在缺苗断垄和局部过密。 攻关田均匀一致 预防倒伏的措施 预防倒伏的措施 其中抗倒品种、增施钾肥、苗期控水和防止过密是关键性的防倒措施。 (二)加快耐密型新品种推广 鲁单818(原号8050) 2009年山东省审定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有登海662、德利农988、登海701、登海661等; 2010年我省审定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有济玉1号、黑马603、鲁单818等。这些品种的种植密度都可以达到每亩4500株,其中鲁单818审定密度为5000株。 (三)介绍几个耐密型新品种 鲁单818 (原代号鲁单8050)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21片,夏播生育期104天,株高274厘米,穗位109厘米,倒伏率0.9%、倒折率1.3%,大斑病和锈病最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