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docVIP

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 探索BRCA1+/-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以期为建立肿瘤启动与进展机制 研究 的离体试验系统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并提供信息。 方法 以60Co处理BRCA1+/-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和正常人淋巴细胞株,在含细胞松弛素B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28小时,利用细胞质阻断微核 分析 (CBMN),评价二个细胞株对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二个细胞株经辐射处理后,主要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指标即双核细胞微核率(MNed BNC)和核质桥率(NPB)均显著升高(P0.01~0.05);比较二个细胞株的上述指标,没有发现二者间自发与辐射诱发遗传损伤程度的差异。结论 受试BRCA1+/-淋巴细胞株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没有显著改变,在本试验系统下,其基因组稳定性与对照细胞株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BRCA1突变 细胞质阻断微核分析 辐射敏感性 0 引言 人类对诱变剂敏感性是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标志[1],具有肿瘤家族倾向的个体的细胞在暴露于离子辐射时,也常表现染色体损伤效应敏感水平的提高,提示其DNA损伤修复过程中某些缺陷的存在[2]。 BRCA1为肿瘤抑制基因,其产物对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泛素化作用和染色体重构具有重要作用[3];涉及中心体复制、纺锤体组装、G2M期的检查点调节、通过DNA同源重组实施的DNA损伤修复等过程。该基因的缺陷使得受累个体乳腺癌易感性提高,大多数具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携带突变的BRCA1,这些个体对诱变剂尤其辐射往往表现较高的敏感性[4]。然而,由于BRCA1基因含有24个外显子,突变谱复杂,突变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多样化,了解不同BRCA1突变淋巴细胞株对辐射的诱变敏感性是否高于正常细胞株,有助于建立探索乳腺癌启动和进展相关的遗传改变和机制的离体试验系统,对于预测肿瘤易感性、防护携带该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降低相应的乳腺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肿瘤个体的非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检测,也利于识别肿瘤患者正常组织在放疗前对辐射的敏感性[5]。 胞质阻断微核分析(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assay,CBMN)是评价基因组稳定性的综合技术系统[6],其通过简便的细胞形态学标准分析,为被检细胞展示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利用该技术评价辐射对受试细胞株的遗传毒性效应,从而加深对不同遗传背景个体、离体与活体细胞对辐射敏感性的理解,为预测肿瘤易感性、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信息。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株 正常人淋巴细胞株(GM12593)和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GM13705)均为EB病毒转化的高加索人淋巴细胞,源自CCR(Coriell Cell Repositories),由澳大利亚CSIRO Fenech M博士惠赠, GM13705细胞株基因型为BRCA+/-,含有一个BRCA1种系突变,位于第1252密码子,即11外显子。 1.2 实验方法 试验前,以0.5×106的浓度将细胞接种于RPMI1640培养基中(10%小牛血清、100U双抗、2mmol/L L-谷氨酰胺、pH 7.0),48小时后,取750μl细胞悬液接受60Co照射,辐射剂量为1.5Gy(Dose rate 5.91Gy/min, 16sec.), 设置相应非辐射对照,每一处理设置2个重复组;辐射暴露后,加入56μl细胞松弛素B (Sigma, 60μg/ml), 37 培养28小时后1 000r/min 离心,弃上清液,收获细胞。在细胞沉淀中加入约20μl含6% DMSO的小牛血清,温和混匀,室温静置8min,涂片,空气干燥1h,甲醇冰醋酸(31)固定10min,空气干燥,5% Giemsa染液(pH 7.0)染色5min,空气干燥,二甲苯透明,封片,CBMN分析主要集中于双核细胞微核率(MNed BNC)、核质桥(NPB)、核芽(BUD),方法参见 文献 [6]。每个处理组分析5 000个以上双核细胞。1.3 统计学方法 以Oneway ANOVA分析辐射在GM12593、GM13705细胞株所诱发的遗传损伤变异, 以Student’s ttest比较不同细胞株对辐射引起的遗传损伤敏感性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经辐射处理后, GM12593和GM13705的MNed BNC和NPB频率均显著高于自身未经辐射处理的对照(P0.05);辐射诱发的BUD频率在二个细胞株都表现升高趋势,GM12593的BUD频率比未辐射时提高2.4倍,GM13705提高2.2倍,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见表1。比较二个细胞株上述三个遗传损伤指标所出现的变化,尽管GM13705的 MNed BNC频率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