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石古今考辨
消石古今考辨
【摘要】 消石是一味古老中药,为《神农本草经》所收载。早期本草消石一名芒消,与朴消性味相同,主治相似,出处相近。唐宋时消石与芒消出于朴消,三者一体异名而分煎炼之精粗。宋代始有火消出现,明·《本草纲目》认为消石即火消,与朴消、芒消有水火之别。近 现代 沿承《本草纲目》,消石为硝酸钾结晶体。但对《金匮要略》方所用消石的认定有争议,根据《神农本草经》消石性味主治,更符合含硫酸钠的芒消,与古方应用相合。 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关键词】 消石; 朴消; 芒消
消石(亦为硝石),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所载。在长期的用药 历史 过程中,关于消石的认知存在分歧和混淆,特别是在历史上出现的品种变异现象,使我们对古方的应用和对古医家用药经验的理解出现偏差;现代各家对消石的认识也存在分歧与争议。我们根据 文献 资料对消石用药主流的历史沿革情况进行探讨,正确认识古今品种变异情况,以期对今天的用药实践有所裨益。
1 早期本草关于消石及相关品种的认识
《本经》云:“消石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又云:“朴消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1]两者表述文字略别,性味相同,主治功用相似,故梁代陶弘景注云,消石“疗病亦与朴消相似”[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本经》及稍后出现的《名医别录》,是所能见到的最重要的早期药物学著作,两者又都经过陶弘景整理过,因此陶氏的注文对了解其原貌具有重要意义。
陶氏引晋·皇甫谧“解散”消石大凡说云“无朴消可用消石”,在朴消产地益州等地,当地人“择取(朴消)白软者以当消石用之”。又称“消石生山之阴盐之胆”,经寻访,被告知消石所出“与朴消同山,所以朴消名消石朴”,益州山谷等地“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而“朴消者亦生山之阴,有盐咸苦之水则朴消生于其阳”[1]由上可知,消石与朴消性味相同,疗病相似,有相互代用的用药实践且出处相近。
《名医别录》称消石“一名芒消”,并增“芒消”条,且增辛、大寒之性味。陶隐居云:“神农本经无芒消,只有消石名芒消耳,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芒消出自朴消,“以朴消作芒消者,但以暖汤淋朴消取汁澄清,煮之减半,出著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1]这种制作方法沿袭至今。
《本经》分别收载消石、朴消。《名医别录》增载芒消,且消石别称芒消,疑为同物。陶隐居对三者进行辨析和考察,基本搞清它们的关系,但认识较粗浅,有疑似之虞,这就难以避免后世有所争议。
2 唐宋本草对消石及相关品种的认定
《唐本草》称消石“即芒消也。朴消一名消石朴,今炼粗恶朴消淋取汁煎炼作芒消,即是消石,本经一名芒消,后人更出芒消条,谬矣。”[1]作为国家编纂的本草,明确肯定消石即芒消,且由朴消煎炼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唐本草》认为《本经》即称消石一名芒消,宋·《太平御览》也认为“一名芒消”出自《本经》[2],这与《伤寒论》大承气汤等用芒消在时间上相吻合。
五代《蜀本草》称:“夫朴消一名消石朴,即炼朴消成消石明矣,故有消石条焉;又消石一名芒消,即明芒消亦是炼朴消而成也。凡药虽为一体,盖同出而异名,修炼之法既殊,主治之功遂别矣”[1]。也说消石别称芒消,由朴消炼出,三物一体异名。
宋·《本草图经》更进一步描述:“旧说三物同种,初采得苗,以水淋取汁煎炼而成,乃朴消也,一名消石朴,以消石出于其中;又炼朴消或地霜而成坚白如石者,乃消石也,一名芒消;又取朴消以暖水淋汁炼之减半,投于盆中经宿而有细芒生,乃芒消也。虽一体异名,而修炼之法既殊,则主治之功别矣”[1]肯定朴消、消石、芒消三物同种,只是炼制方法不同而有精粗、主治功效不同。又说:“但以未炼成块微青色者为朴消,炼成盆中上有芒者为芒消,其芒消底澄凝者为消石”。在功效上“朴消力紧,芒消次之,消石更缓”[1]物虽一体,性状不同而名亦不同,作用也有所差异。至于所谓英消、马牙消及玄明粉等亦均为同类。
元·《汤液本草》云:“消石者消之总名也。但不经火者谓之生消、朴消,经火者谓之盆消、芒消”[3] 。经火为煎炼之谓,相互关系概括更为明确。
以上所说,应为唐宋期间关于消石的主流观点。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从地霜中发现新物质,人们对消石又有了不同的认识。如宋·《开宝本草》就认为陶隐居引证多端不确切,不同意《唐本草》将芒消与消石视为同类。《本草图经》也说,有一种消石,“扫地霜煎炼而成,如解盐而味辛苦,烧之成焰都尽”,《本草衍义》也认为这种消石“唯能发烟火”[1]。这种“能发烟火”消石的发现,对后世关于消石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3 《本草纲目》(以下称《纲目》)关于消石的新观点
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