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1)
知识点1:常见的盐 .
氯化钠氯化钠⑴生活方面:生活中用于 等,是重要的 ,被称为调味剂( );⑵医疗方面:用氯化钠配制 (质量分数为 );⑶工业方面: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 等;⑷农业方面: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 ; ⑸交通方面:在冬天,用于 。
3. 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肉眼很难区分。使用工业用盐烹饪食物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3.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食盐(NaCl)和细砂 B.水和酒精
C.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 D.蔗糖和味精
4.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x k b 1.c o m
【实验】粗盐提纯
1.怎样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如何从溶液中得到精盐(提示:要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
2. 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 www.x k b
【实验评价与反思】
1.在溶解时为什么不加足量的水呢?x k b 1.c o m
2.滤液浑浊的原因有哪些?www.x kb 1.c om
3.蒸发时为什么不能把水蒸干?
4.有没有加快过滤速度的正确方法呢?
5.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 ,起 作用;
②过滤时,用玻璃棒 ,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 ,防止 。
④用玻璃棒 ,称量回收,用它做转移固体的 。
6.本实验中出现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正确的是???????????。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洒落;④蒸发时水分未蒸干;⑤盐粒溅出蒸发皿;⑥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
7.请讨论还有什么原因使实验结果偏低并补充????? ????。
知识点2:常见的碳酸盐
.1.碳酸钠(俗名 ): ,其水溶液显 性
碳酸氢钠(俗名 ): 。 碳酸钙 ( 中的主要成分):
2.
3.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CO42-的检验方法):
。
4.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x k b 1.c o m
5.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用硫酸铜精炼铜
C.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用食盐生产烧碱
练习1【阅读】课本《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归纳出常见盐的溶解性。
1.钾、钠、氨盐硝酸盐类都______,硫酸盐除______不溶,_______、_______微溶,其他都溶。
2.盐酸盐除______不溶,其他都溶。碳酸盐只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学妙记】溶解性口诀
俺家拿被盖碱,可溶;【NH4OH、?KOH、?NaOH?、Ba(OH)2?、Ca(OH)2 俺家拿碳酸盐可溶(NH4)2CO3?、K2 CO3?、Na 2CO3 所有硝酸盐、酸可溶;【NO3-、H+氯化银硫酸钡不溶AgCl、BaSO4Xkb1. com
【巧学妙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反应前:“有酸可不溶,无酸须都溶”。
2.反应后:生成物至少一种物质为 或 或 。
随堂练习2
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说出理由。
Fe+ZnSO4 Cu+AgNO3
Al+AgCl Na2CO3+Ca(OH)2
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