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常识之上古的姓和氏.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常识之上古的姓和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之 上古的姓和氏 一、姓和氏的起源 姓氏的产生与血缘姻亲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血缘关系相近的婚姻家庭产生出的子女中间比较容易出现白痴、畸形等心理或生理缺陷。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便制定了姓氏,并且产生了同姓不通婚的社会习惯。既然生育是全人类都共同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姓氏也就是全人类共同的现象。 就华夏民族而言,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於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同等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二、姓和氏的功用及演变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别种族、明世系),姓是用来“别婚姻”的(厚亲亲),二者的作用不同。正因如此,上古时的百姓即百官。《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三、贵族女性的称呼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齐姜 晋姬 秦嬴 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例如:秦姬 芮姜 息妫 江芈 3.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 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四、氏的来源以及贵族男子的称呼 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例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公)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例如:屈完、羊舌、赤解狐3、或以所居的地名为氏。例如:东门襄仲、北郭佐、南宫敬叔、百里孟明4、或以官名为氏。例如:卜偃、司马牛、乐正克5、古人还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例如: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仲孙阅(鲁公子庆父之后,庆父字仲)庄辛(楚庄王之后)6、此外还有以技为氏的。如巫、陶、甄等。 五、 第一,上古称呼妇女可以在姓下加氏字。 第二,在某些情况下,族和氏是同义词。 第三,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就都能有姓了。 第四,后世有非汉族的复姓。例如长孙、宇文、慕容、贺兰、独孤、拓跋等等。 第五,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