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全身健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微生物全身健康

第十二章 口腔微生物与 全身健康 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口腔细菌大部分属正常菌群,菌群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是口腔健康的重要保证。 口腔微生物与宿主全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致病途径 穿过表面结构不完整的口腔黏膜、牙周袋内壁或暴露的牙髓腔而直接侵入口腔的组织器官导致细菌感染; 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引发远隔脏器的病灶性感染;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而造成组织损伤。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 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一、感染性肺炎 1.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脑血管障碍影响吞咽功能的患者和吞咽反射抑制的昏迷患者) 接受机械性通气的重症患者 (气管插管 ) 2.主要致病菌: 咽峡炎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消化链球菌 啮蚀艾肯菌 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黏膜炎莫拉菌 二、心血管疾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 机制 (1)细菌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 表达胶原样血小板凝集相关蛋白,能够诱导血小板凝集。 代谢产物上调细胞黏附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2)炎性介质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使局部炎症因子水平提高。 (3)细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激发或加剧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2. 主要致病菌 血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雷沃菌 具核梭杆菌等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 1.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病变 细菌定植 感染性 破溃 先天性心脏病 或 繁殖 赘生物 或 症状 老年人 心脏结构异常 脱落 2.常见的口腔致病菌 草绿色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 血链球菌 缓症链球菌 格氏链球菌 三、胃肠疾病 口腔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牙菌斑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达84.4%,一般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当易位于胃部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有关疾病。 深牙周袋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很难彻底清除,通过吞咽可重新进入胃内造成Hp感染的复发,因而在清除胃部Hp的同时进行口腔局部Hp的控制,才可能降低Hp感染的复发率。 四、早产低体重儿 1.机制 (1)微生物的作用: 口腔中的细菌可通过病灶或口腔手术创口进入血循环,经胎盘感染胎儿。 (2)炎性因子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牙菌斑内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脂多糖和血液循环中脂蛋白的结合物可与单核/巨噬细胞的CDI4受体结合,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PGE2、TNF-α,达到阈值就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第二节 全身性疾病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 一、糖尿病 1.机制 (1)唾液和龈沟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呈正相关,高糖状态为口腔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2)血糖升高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血管内皮损害,降低了口腔黏膜、牙龈及牙周膜对细菌及其毒素的防御功能,利于细菌的侵袭;局部供血、供氧能力降低及糖化血红蛋白载氧能力下降使局部氧张力下降、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3)糖化末端产物的累积影响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趋化、吞噬、杀菌能力,机体不能有效杀死致病菌。 2.糖尿病患者的牙周优势菌 中间普雷沃菌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直形弯曲菌 二、免疫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通过趋化至感染部位、识别并吞噬细菌而起到杀菌功能。 当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削弱机体对菌斑微生物的抵抗,增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