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作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语交际·作七

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平心静气? 平易近人? 容光焕发? 如醉如痴? 善气迎人? 神采奕奕? 谈笑风生 天真烂漫? 温情脉脉? 喜怒无常? 小鸟依人? 心平气和? 羞人答答? 年轻貌美 英姿飒爽? 雄姿英发? 气宇轩昂? 花枝招展? 一表人材,举止大方? 举止庄重 文质彬彬? 从容不迫? 从容镇定? 身躯魁伟? 身材魁梧? 身姿矫健? 身强力壮 穿戴整齐? 珠光宝气? 装束时髦? 衣着入时? 珠光宝气? 花枝招展西装革履 拿起笔来,试试看,你能写好!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 接触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 )的小兵张嘎 ( )的严监生 ( )的王熙凤 ( )的刷子李 ( )的托德 ( )的老板 其实在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你最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讲人物故事 讲人物故事 1.讲出人物特点; 2.讲出人物主要事迹; 3.讲出你对这个人物的态度。 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作文指导课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审清题意 审清题意 A.习作对象: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过的陌生人。 B.习作要求: 运用写人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C.修改要求: 合作评一评、改一改,使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所谓人物的特点,是指一个人在性格、品质、爱好、特长、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 找准人物特点 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深刻 一个 人 训练要求 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 看 写 想 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 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 长辈(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等) 同辈(同学、兄弟、姐妹、邻居家的小伙伴等) 你要注意哟! 要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外貌 要简要地点明你与他的关系 要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表 现这个人的特点 要对这个人的语言、动作、 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习作写法指导】 本次习作作为写人的练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外貌描写,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 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评一评 秦智是通山小学四年三班的数学课代表。 他有一个习惯:对什么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他还是一个小组长,谁要是不写作业,他就会把他的名字记下来。 这就我的朋友——秦智。 改一改! 秦智是通山小校三年三班的数学课代表。 秦智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是那么一丝不苟,有时,他那副认真的劲头还真让人受不了。 你是否可以加上人物的外貌描写呢? 他中等个儿,瘦削的身材,皮肤黝黑,尖尖的小脸上,一双黑亮的眼睛,透露出灵气。 他有一个习惯:对什么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 秦智可爱学习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总要弄清楚个究竟。记得有一次,那是上语文课时,老师正在给我们分析《赵州桥》一课。当老师提出:“第三自然段到底和哪一段有联系?”时,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一段归上一段;有的说,这一段还是和后面的内容联系更紧密。正在这时,下课铃响了,老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