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对扶阳派重用附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里牵涉到对附子的药性的理解。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下品,属于不可长期服用之品。附子走而不守,并不能补益元气,它所起的作用是激发人体储存的元气或者说元阳,有人认为,这种激发作用和激素的作用相类似,都是将人赖以生存的能量提前支取,所以是不可持久的,有危险的。 阳和阴并非完全对立,非此即彼,除阴虚阳虚之外还有阴阳两虚,最为棘手。补阴则阳不足,壮阳则阴不足,而阴不足会导致血不足,壮阳会耗阴动气,导致气血双衰,又反过来引起阳虚,就象燃烧灯心,不加油光加火,最终要烧光光的。故畏寒之症不可一概以阳虚而论。伤寒论中有四逆散,也是治疗手脚怕冷的,其中并无壮阳之药物。即使阳虚,也分很多档次,重症才用附子。还有阳和汤,就用麻黄肉桂,不用附子,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桂枝汤其实也是补阳的。我觉得火神派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动不动就是几十克附子,非常人可以承受,一病一方,因人而异为好  本品具有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和镇痛作用;有消炎作用,本品毒性极大,能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兴奋心脏迷走神经,直接毒害心肌细胞。还有发汗作用 伤寒重温阳,也多用白虎清气,承气急下救阴 温病重护阴,也要生脉饮,参附汤,四逆汤回阳救逆 自东汉伤寒论后,一些医生学艺不精一味重温阳。 到宋金元时期始觉不能太过温燥,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滋阴降火,后来者不精通学习,一味苦寒,又太过了。 到明之后,张景岳等又纠正那些盲目尊崇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错误,注重温补。 到清中期,又有叶天士,吴鞠通纠正那些盲目温补者,重竖温病派旗帜。 名家们都没错,错的是那些一味推崇某个单一学派,却不能全面,系统学习,学得一鳞半爪就认为练就屠龙技。 最近看叶案,虽以自拟方为主,但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旋覆代赭汤,黄芩汤,真武汤,乌梅丸,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麦门冬汤,肾气丸,甘麦大枣汤等都常加减应用。 扶阳,最怕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动辄附子60,120克,把某某名家的个别病案当成金科玉律,能不出问题吗? 附子的用量与煎法 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熟,生者用于回阳救逆如:四逆汤、白通汤, 炮者用于温阳扶阳、散寒除湿,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考其用量,一般用一枚,甚者二枚,最多为三枚,按一枚20-25计算,大约在80左右,而扶阳派诸家用附子则多为大剂量,甚者超大剂量,郑钦安、吴佩衡、卢铸之、卢崇汉、范中林、李可等常用量都在30克以上,尤以吴佩衡、范中林用量更是惊人,多至100克、200克、300克,最多用至500克.川、滇的医家附子的用量都偏大,用量之所以大的原因除了病证适应外,可能尚与地域和医家个人的风格相关,此外,附子的煎煮法也是影响到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众多医家主张大剂量应用附子时,必须将附子先煎三小时以上,再入他药同煎。吴佩衡用附子必久煎3小时后试尝,半小时后不麻口,才与他药同煎服之。他用附子特点有三:一是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小时以上)。四川龚志贤:“附子重在煮透,煮至入口不麻,就无毒性反应了。余用制附片30克以上者,必须先先煮一小时,用量在60克必须先煮二小时,以入口不麻为度。” 附子的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不耐久煎,长时间煎煮可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大减,但强心作用能存,而乌头碱等毒性生物碱是附子抗炎、镇痛、镇静的主要成分,长时间的煎煮使其毒性成分减少,可其治痛除痹的疗效也会降低。所以,用量的大小应与病症相适应,大多数的医家对附子的用量多以审慎态度,常用量早10-15克之间,最好不超过15克,以冷水快速煎煮,临床证明有省药、省时间、高效、速效、安全之诸多好处。东华煎药机加温至120℃,蒸煮2小时附子即几无毒性。笔者老师应用附子遵循的也是这个原则,虽然偶有超大剂量的使用,但都视病症而定,且采用少量多次、间隔时间服的办法,疗效尚令人满意。病症的阳虚程度的轻重,决定着附子用量的增减。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经方医学论坛——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看着热闹,也来说两句,抛砖引玉。   1、烧火要添柴的,烧火不懂添柴,火越大熄得也越快。   2、好厨师要非常懂得控制火侯,炒菜要大火,煮饭太大火就有可能烧糊了。至于煲老火靓汤,更要考究小火慢煲。大火烧开五分钟就端上餐桌的,在广东是不能被称之为汤的。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要想着一日猛烈太阳就可以将三尺寒冰都化掉。况且冰化太快,引起洪水又咋办呢? 不过,现在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最为典型的就是乱用附子的现象。杜少辉博士在扶阳论坛上还碰到比拼大剂量用附子的医生,不少人以为敢用附子就是火神派传人、扶阳派高手,卢崇汉先生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