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探究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应用.doc
主题探究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应用
三 新 学 校 曲 彦 杰
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的同感,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一定的掌握,而在复习课中这些知识点如何有效再次呈现给学生,比较有挑战性。于是有些教师索性将所有知识点快而全面的复习一遍又一遍,大量做题来巩固和加深。自以为熟能生巧,却给学生造成炒冷饭的感觉。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议》中论述了他的教学论思想的核心----“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主题探究在中考化学总复习中的应用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因为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把知识整理成体系,而且还要找出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再加以应用,完全是打乱了上新课时的顺序。找出相关知识,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式复习,在化学复习中显得至关重要。
主题探究的意义
作为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和开发潜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只有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才可能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去探求问题的解法,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师: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谁倒吸了,原因是什么?
(上册第50页)
生:先停止加热使试管内气压减小了。
师:课本上还有利用气压减小原理进行的实验吗?
生:(1)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实验(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上册第35页) (下册第15页)
以上知识都是利用气压差的变化原理设计的实验知识,综合起来复习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习离不开课本,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把化学课本充分利用起来,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能够恰到好处的创设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情境。
利用实验知识设计主题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复习的不断进行,化学实验知识综合性增强,我们对化学研究的越深入,越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实验本身的认识或者化学学科的认识就越深入,对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为有这种认识,我们很少为讲实验而讲实验,而是设法从实验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以此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CO2的性质时,部分学生认为吸收CO2除了NaOH溶液外也可以用水或者澄清石灰水,为了让学生选择出最佳的试剂吸收CO2,笔者设计一节《CO2与碱溶液的反应复习》,进行探究式复习。
案例2:《CO2与碱溶液的反应复习》片段
师:1、用什么物质检验CO2 ? 2、用什么物质吸收CO2?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说法?
提供材料:软塑料瓶若干充满CO2,饱和石灰水,饱和烧碱溶液,蒸馏水,量筒、滴管
生:经过思考设计出如下三个实验:
师:(1)上述三瓶哪瓶适合检验CO2? 为什么?
(2)上述三瓶哪瓶适合吸收CO2?为什么?
(3)乙瓶可能发生几个反应?以哪个反应为主?为什么?
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效果远胜过空讲几遍,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吸收CO2当然用乙瓶最好,因为乙最扁,甲和丙也有一定的收缩但是程度不如乙瓶,如果有条件限制也可以选择水和澄清石灰水来吸收CO2,即强调了过量的试剂时,澄清石灰水既能检验也能吸收CO2。这样对比明显,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实验完毕之后,相互交流很关键,增加交流汇报的开放程度,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缜密性。
3、利用双基训练中的错误设计主题探究
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的双基复习肯定会暴露出许多疑问,如果还是千篇一律的复习下去,问题越积越多,对化学的复习效率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把学生出现的相关错误进行知识整合,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设置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探究式复习。例如: H2还原CuO CO还原CuO这两个知识原理相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由于反应物性质不同,在装置的选择和反应条件都有不同,学生反应这部分知识比较混乱,笔者认为可以设定《氧化铜的还原》这个主题进行探究式复习,把知识点镶嵌在探究的案例中,使复习课“活”起来。
案例3:《氧化铜的还原》片段
师:如右图,黑色CuO粉末变红,气体可能是什么?
生:氢气或者一氧化碳。
师:认为是氢气的同学占98%。认为是氢气或者一氧化碳的同学约占45%。
师:该气体可能是CO吗?谈谈你的想法。
生:CO有毒,不能释放出来。
师:如何改进才能适合做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呢?
生:塞上双孔橡皮塞。
师:开放装置适合无毒的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有毒的气体参加或者生成反应必需封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