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声誉的塑造与变迁一个分析框架.pdf
122 I 外交评论 2013 年第6 期
国家声誉的塑造与变迁:一个分析框架
林民旺
摘 要 国家声誉是国际政治中的稀缺资源,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如何抵御西方的丑化、矮化,塑造良好的国
际声誉,业已成为学界与政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对塑造中国国
际声誉、国家形象的研究都缺乏学理层面的深入讨论,没有阐明国家声誉
形成与变迁的机制。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家声誉研究的三个派别,作出比较
与评估;进而,提出了一个分析国家声誉塑造和变迁的框架,着重阐明声誉
塑造与变迁的机制;第三部分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负责任大国声誉
的形成为案例,进一步阐明和检验了理论框架。当前的国际体系变化,中
国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愿景,表明中国正迎来塑造和提升国家声誉的良机。
关键词 国家声誉声誉塑造声誉变迁 国家形象 中国国际声誉
导论
国际声誉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布斯曾说,权力的声誉本身就是权
力。①国际关系的思想家们早就看到了声誉的重要作用一一尽管他们可能使用的
是另一些词汇,如国家威望(prestige) 、荣耀(honor) 、形象(image) 。汉斯·摩根索认
为,良好的声誉可以使盟国保持忠诚、削弱敌对盟国的团结,并赢得中立国家的支
持。②爱德华·卡尔则指出,国家之间的交易及其谈判结果主要取决于参与各方相应
* 林民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北京 100037 )。
本文获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项目编号:ZY2011 E07 )资助,同时,也为北京
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初稿得到朱立群、陈志瑞、王学东、X1J 丰、
尹继武等师友的指正,并曾在南开大学课堂讲座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第四届青年国关学者研讨会上进行讨论,得
到与会者的批评与指正,也一并感谢。
① 王学东:(外交战略中的声誉因素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 40 页。
②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第七版) ,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10 页。
国家声誉的塑造与变迁:一个分析框架 I 123
的威望。①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罗伯特·吉尔平将威望(而不是权力)看做国
际关系中的日常货币。
现实主义者将国家声誉看做政治领域另一种形式的权力,良好的国家声誉能够
增进国家权力。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则有所不同,倾向于将声誉看做不确定环境下提
供行为体信息并影响合作的重要因素。正如罗伯特·基欧汉所言,良好的国家声誉
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在不确定性和非集中化的条件下,政府决定和谁、以何
种条件达成协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参与者信守诺言的意愿和能力的预计。
而良好的声誉使得政府易于加入可从中受益的国际机制,而那些声誉不佳者则要付
出难以达成协议的代价。②
正由于声誉的重要性与稀缺性,国家常常孜孜不倦地加以追求。修昔底德在描
述雅典人试图拓展和保护帝国时写道我们没有什么过分之举,之所以这样做,无
非是追求安全、声誉和利益。③托马斯·谢林也说到,声誉是国家值得为之而战的
为数不多的因素之-o@ 冷战期间,美国深陆声誉崇拜 ( Cult of Reputation) 而不能
自拔,动不动就声称要维护美国的声誉。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寻求塑造中国良好
国际声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⑤公共外交的研究几乎成为显学,针对国家形象的
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政府也斥巨资推动媒体国际化,相关部门设立外宣机构,如外
交部新闻司,专门负责公共外交,以期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声誉。
尽管声誉研究对当前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但是已有研究却没
有提供多少富有学理意义的洞见。正如一位学者大胆批评道,近年来各类关于如何
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加强国际话语权的会议繁多。但是,实事求是来看,空话、大
话比较多,而且多半是想当然,从自己的立场与角度想问题。⑥研究结论也大同小
异,政策建议要么空洞,要么基于朴素的人际常识。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侧
重国家声誉的学理讨论,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阐明国家声誉形成与变迁的内
在机制。文章首先从概念上辨析何谓国家声誉,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疗纠纷的预防及处理ppt.pptx VIP
- 全球变化课件08-近现代全球变化.ppt VIP
- 辽宁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PPT模板中国地图.pptx VIP
- (高清版)-B-T 17799.2-2023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pdf VIP
- 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标准[详].ppt
- 年产4000吨高端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NB-T20658-2023压水堆核电厂堆芯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pdf VIP
- 上海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 VIP
- 一种用于裸眼水平井分段充填的旁通隔离阀组件.pdf VIP
- 2024城区小学数学教师选调进城考试试题(8套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