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docVIP

北京市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北京市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两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题1: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 A.中国辛亥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题2: 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题3: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题4: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题5: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农民城镇居民工人),其中合乎史实的是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D.大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B.19世纪末的美国 C.1920年代的苏联D.1930年代的德国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 %,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 材料二的60年间,7个古老城市人口增加了524万人,增长了2倍;而7个新兴城市人口增加了1809万人,增加了48倍。在人口增长绝对数方面,1901年7个新兴工业城市比7个古老城市人口多967万人。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分布的传统格局,出现了大批新工业城市。 材料三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55 196~64 653 9 137~10 618 16.55~16.42 1958—1960 65 994~66 207 12 210~13 731 18.50~20.74 1978—1984 96 259~103 475 15 230~19 686 15.82~19.02 1985—2006 104 532~129 315 21 054~42 071 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C 解析:考查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从材料中“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即可知选择C项,只有工业革命没有充满暴力。 题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显示的是英国资本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