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几点体会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使临床、社会、历史、生命科学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学科。可为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学生通过这门桥梁学科能更进一步接近临床及社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到学生,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丰富了教学经验。本文以“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为出发,浅谈了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Abstract】Medical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basic medicine,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social, history and life sciences closely linked to medical microbiology. It can lay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and clinical course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is subject closer to clinical and social.As a young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nvest in the students, he also learned a lot and foun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Medic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Experience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可为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作为青年教师在这几年工作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如下:
1 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启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对任何人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内驱动作用。使没有思考变为有思考,使无效变有效,使低效变高效。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内容繁杂,枯燥,但接近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临床症状为例,通过利用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向学生介绍破伤风梭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用最风趣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平时生活中我们容易受伤,每次受伤会从周围人口中听到“打破伤风的针”,但上课时简单的解释这一病例,不但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不能对学生充分灌输“打破伤风的针”实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那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破伤风的针?破伤风又是什么?不打此针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等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带进课堂,将内容延伸到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条件、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疾病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及发挥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及主动学习能力
虽然人类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离消灭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不断出现[1],如2002年全球SARS流行、2009 年全球H1N1型流感流行、2011年欧洲国家出现的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感染涉及到这些新现病原体的有关知识。据我上课时所感受到的体会,学生对这类例子非常感兴趣,而且求知欲望也很高。同时这些新进展具有很高的探索性,因此授课时举例这些新进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只求科学,探索世界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2]
2 优化授课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教材的每一章节要讲到,内容分配充满,虽然这种讲课模式能保证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但是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重点授课”方法,在课堂上重点介绍,反复强调,反复解释每一章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这种效果比前者好很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精讲多练,学生能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印象深刻。课堂教学内容少而精,有关罕见的病原体内容学生以自学为主,而且不同专业,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