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院士在清华大学星火论坛的演讲.doc

姚期智院士在清华大学星火论坛的演讲.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家与科学之路 ——姚期智院士在清华大学星火论坛的演讲 姚期智 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姚期智 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 2000年图灵奖得主,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5年至 2004年,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 2004年加入清华大学。他创建了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奠定了现代密码学基础,并在量子计算等领域作出独到的贡献。   我从事科学研究这么多年,认识了许多很有名很杰出的科学家,今晚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我见到的一些科学家,以及我对于科学事业的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代表科学的两种精神   萧伯纳在一个剧本里说过,“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我觉得这句话非常脍炙人口,正可以用来代表科学的两种主要精神。   首先,我们要谈一谈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做什么样的事情。在此,我想 引用一位大文豪——萧伯纳(Bernard Shaw)在一个剧本里说的几句话: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这句话非常脍炙人口,很多人用不同方法引述。我觉得这句话正可以用来代表科学的两种主要精神。属于第一种的,看到自然现象想到去解释 “为什么会这样”,代表者就是牛顿(IsaacNewton):被苹果击中而推出万有引力。代表第二种的科学家,就是高锟教授,从玻璃梦想到用光纤通讯而成了光纤之父,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的贡献。   在我的生涯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科学家。首先讲讲他们对我的启发。 我早年在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导师——格拉肖(Glashow)教授,是1979年诺贝尔奖得主。他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而是生于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工人阶级家庭,但他家里对子女教育非常注意。他从年轻时就像各位一样,对科学非常敏锐,上的是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ScienceHigh School),纽约市非常出名的中学。大家都知道,上很好的学术学校,最大的好处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和聪明,而是你在这些地方能遇到很多杰出的同学和朋友,能够互相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天赋。他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后来也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格拉肖教授对我很大的一个影响是,他是一个非常有创新力的人,能够很大胆地假设一些事情,觉得世界是这个样子,对自己所做的结论非常有信心。他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就是预测了粲夸克(CharmQuarks)。物理学家一开始觉得有三种基本的夸克(Quark),他推断有第四个存在,虽然他作出推断、得出结论的方法并不是那么严谨,但他有非常强的直觉。后来他的推断果然被证实,对物理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格拉肖教授身上,我收获的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   第二位是我在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同学,戴维·波利策 (David Politzer)。我们同一年读研究生,他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73年,解释某种物质的基本构造,这篇论文成了他200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基本贡献。在座的同学应该得到鼓励,一个年轻人所做的事情,很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妄自菲薄,研究生论文可能变成科学领域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在物理学领域,甚至有本科生就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绩。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波利策当年提出的问题,当时哈佛有一位博士后曾经也想过,他最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所有的理论都证明计算了一次,计算了七八个不同的理论,剩下最后一个理论时他放弃了,让别人去做。就是这个理论,戴维·波利策拿来接着计算,结果验证成功而得了诺贝尔奖。对于那位哈佛博士后而言,这可算得上是功亏一篑。   从中我收获的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能吃苦并坚持到底。   第三个例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约翰·纳什 (John Nash)。刚才我们讲人在年轻时就可能做出举世闻名的工作,我想这种英雄出少年的例子在全世界是很多的。比如1994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他的第一篇文章是1950年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时发表的一篇两页纸的论文,“N人游戏中的平衡点”( Equilibrium points in N -personGames)。当时博弈论有个未解的问题:就是当博弈有双赢的可能性时,怎样做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个问题即使博弈论的创始人冯·诺伊曼(Von Neumann)也不知如何解决。纳什把他的草稿请冯·诺伊曼过目,后者觉得没有什么价值,这让纳什很沮丧。但他的一个好朋友大卫·戈尔(David Gale),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