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眼光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oc

用文化的眼光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文化的眼光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oc

用文化的眼光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钱新华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课程,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视野的缺失却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文化内涵。为此,用文化的眼光,从课堂本身、素材资源、教师和学生等角度审视思想政治课的具有文化价值和学科价值。  【关键词】文化 文化底蕴 文化情怀 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丰厚的的课程资源。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爱国,爱国是贯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主线,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石。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思想政治课焕发生命和提升内涵的需要。 一、以文化的眼光审视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堂具有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以儒家文化为基石,并蓄诸子百家文化形态。形式多样、形态各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更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方式存在和延续。但是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运用并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很多政治教师受自身教育视野和观念的制约,很少去延伸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些高中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为此,我们有必要重塑传统文化的价值,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让思想政治课堂具有文化底蕴。 1.优秀传统文化为课堂注入思想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是对德育教育的践行,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学习、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将爱国、诚信、荣辱、敬畏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在言谈举止中发扬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爱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传统优秀文化中一直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更有“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的至高境界。忧民思想,与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融合忧民思想,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关注社会生活现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在经济社会取得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诚信缺失、义利颠倒、荣辱不分、法治淡漠等社会问题。而传统优秀文化中,一直推崇“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可以为思想政治课堂注入文化思想的活力。例如在处理义利关系中主张重义轻利,认为社会道义、社会责任高于商业利益,商业利益的获取要以不违背社会责任为前提,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谋而合。 2.优秀传统文化为课堂注入思辨性 思辨,从哲学角度来说,即纯粹思考,是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这里的思辨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能否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否理性的思维去看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闪现着丰富的思辨思维智慧火花。孔子的“和而不同”、老子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义利观”、儒家的“中庸”思想等都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我们是否具有思辨的眼光和能力呢?例如在谈及量变和质变的哲学原理时,我们可以引用儒家的“中庸”思想:“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指乎”“ 化与心成,故中道者性”,有利于把握做人处事之“度”,然而,“中庸”的思想有没有副作用,我们能否辩证看待“中庸之道”,其实,中国创新意识和人才的缺乏,与中国人恪守的中庸之道极有关系,从而让学生带着思辨性去研读古代哲学思想。再如,司马光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可以说明要合理消费,提倡勤俭节约,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节俭成为一个常态化、社会化,对国家发展是好事情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消费的反作用,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这样我们就能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增强课堂的思辨性,也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以文化的视角透视素材,让课程资源彰显文化内涵 生活就是文化的载体,在生活中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和生活、文化和人本身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意味着,在高中政治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也是带有生活性。而生活本身具有连续性,所以,以文化的视角透视思想政治课的素材,我们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从而彰显课程资源的文化内涵。 1.文化思想的运用 文化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很多,诗词、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典故、寓言等都可以成为传承文化思想的载体。例如《朱伯儒治家格言》里面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养成节俭的美德。《礼记·中庸》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