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鱼.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田鱼.doc要点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金秋八月,家家“尝新饭”(风俗活动):一碗新饭,一盘田鱼,祭祀天地,庆贺丰收,祝愿年年有余(鱼)。      悠久的田鱼养殖史还孕育了灿烂的田鱼文化,青田田鱼与青田民间艺术结合,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青田鱼灯。青田鱼灯曾参加首都建国50周年庆典、第五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三届“群星奖”、中西建交30周年庆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中意建交40周年庆典等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被誉为“天下第一鱼”。      稻田养鱼产业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面积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是我县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种养模式生态高效,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青田田鱼品种优良特质,有红、黑、驳数色,肉质细嫩,鳞软可食,是观赏、鲜食、加工的优良彩鲤品种。      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稻鱼共生产业发展和文化挖掘工作,成立了县“稻鱼共生系统”项目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了稻鱼共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推广中心,制定了稻鱼共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稻鱼共生产业。在青田县方山乡境内,有一个风景秀丽,清静怡人的村庄——龙现村,相传千年前有真龙在此显现过,因此被称为“龙现”。这是一个人口仅1500余人的小乡村,2005年6月11日,这个小乡村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批全球四个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这里揭幕。   “我们这里的稻田养鱼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方山乡党委书记王俊介绍道,稻田养鱼是当地农民祖辈相传的种养习惯,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凡是有水的地方,不论水深水浅,都养殖田鱼。“有塘就有水,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走进龙现村就如走进了田鱼的世界。   那时虽然每家农户都会在田里养几条鱼,但都是人放天养,田里放什么鱼,放多少,全凭心情,鱼儿能活下来几条,能长多大,全看老天爷的脸色。为了让稻田养鱼真正带动农民增收,1999年开始,当地在龙现村建起了“稻田养鱼高产示范园区”,通过改造养殖实施、控制放养密度等措施,大力发展精细化稻田养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方山乡稻田养鱼面积已有3000多亩,田鱼亩产量从原来的30公斤增加到50公斤,田鱼单价涨到每公斤70元,比其他地方高出10元,稻米每公斤也能卖到8块多。   精细化稻田养鱼模式不但让稻米和田鱼产量提高了,更带动了当地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如今走进龙现村,随处可见一幢幢由石头垒成的古宅和深藏在绿树翠竹中现代别墅,这就是独具农家特色的“渔家乐”。游客到此仿佛进入了绿色世界,漫步在苍松翠竹下、绿谷田园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呷着沁人心脾的泉水,坐听松涛竹浪,还可以在“渔家乐”中品尝独具特色的田鱼宴,别有一番风味。   村民杨民康两年前开办了一家“渔家乐”,每到旅游旺季生意火红得不得了,“还有不少人是慕名来买田鱼干的,一天能赚好几百元,家里人手不够,还要雇工帮忙,毛估估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杨民康说。 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仅有0.4亩,被称为“七山二水一分田”,但在这里你却能真正领略什么叫“鱼米之乡”。 2005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列为首批全球四个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日前,记者在这里看到,无论是平地还是梯田,有水之处皆有稻田养鱼,垄沟边清流淙淙,鱼跃稻香,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致。 现如今在浙江,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稻田养鱼不再是小农经济,而是这样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养鱼、稳粮、提质、增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新路。 稻田养鱼实现了稳粮和增收的双赢 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山石村,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230亩核心基地就坐落在村里的山坡梯田上。 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姚子亮告诉记者:“丽水山区稻田养鱼深度挖掘了水稻和鱼的价值,充分发挥出优质大米的生态价值。大米从起初的3元一斤卖到28元一斤,山区稻田成了抢手货,有的地方连池塘里都种上了水稻。” 记者看到,一层层梯田犹如一条条腰带,即使细窄之处也搞起了稻田养鱼,农民精耕细作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稻田养鱼增产增效,事半功倍,这正是吸引农民的原因所在。“稻田养鱼,可使水稻增产10%,达到1000斤/亩,而且品质好,米的产值大于鱼的产值!”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刘园英说,“我们注册了‘三哈牌商标,在230亩核心基地,实现了亩产稻谷1028斤,田鱼204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