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中地理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合导学案.DOC

【导与练】高中地理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合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整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3.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专题一 地理环境三大循环对比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概 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 循环 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专题练习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植物的________作用。此作用把地理环境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联系起来。 (2)箭头a表示植物叶片的________作用;箭头b、c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________,释放________。 (3)植物能够使土壤中________物不断积累,________质不断富集。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__________作用。 (4)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可概括为(多选)(  )                   A.调节气候 B.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 D.涵养水源 专题二 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带谱对比 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产生这么大差异的原因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高差比北坡大;南坡的纬度比北坡低且是迎风坡;在山麓的水热条件比北坡好,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 喜马拉雅山地区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如下表所示: 南坡 北坡 垂直自 然带 发育 程度 高 低 成因 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纬度高,相对高度小 垂直 带谱 组 成 自山麓至山顶依次是: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自山麓至山顶依次是: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成 因 纬度低,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大;相对高度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大 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水分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小;相对高度小,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小 同一自然带分布  高度 高 低 成因 纬度低,山麓热量条件好,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大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小 [专题练习2] 下图所示是珠穆朗玛峰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号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阔叶混交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       。 (3)珠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       专题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一般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地域分异叫做非地带性地域分异。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实际分布的 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 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疏林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疏林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 热带疏林 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