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doc

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 要】在我国西部县域范围内,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孤独、敏感、自卑等心理问题。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活动既能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又能有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学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应本着融入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的原则,通过理论的提升、气氛的营造、内容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82-02 近几年,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县区内,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据调查,21.9%以上的学生会因运动项目难度产生紧张、恐惧等畏难情绪;32.4%的学生面对困难不会进行自我暗示,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32.2%的学生则不愿主动与人合作,学生身上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比较强烈;52.8%农村留守学生存在封闭、自卑、悲观、孤独、任性的不良心理问题 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指导精神,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在以践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一、学校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调适学生情绪,愉悦身心健康。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干预影响的最明显、最直接的一个标志。体育运动期间,学生身体内可以释放一种内啡肽的物质,此种物质能够振奋人的心情、愉悦人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心理更趋健康,尤其对西部县区中学生中存在的孤独自卑、消极畏难等不良心理能够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劲头,培养自信态度。自信心是判断人格品质的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够使人的潜能尽情释放,进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了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三个方面,更强调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信的人生态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适合学生个体心理特点,由易到难地逐层推进,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克服害怕心理,主动、积极参加体育动作技能活动,获得美好心理体验,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行为,形成乐观向上的自信态度 (三)强化学生意志,形成坚强品质。意志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体育运动技能的完成需要学生克服胆怯、厌倦、疲劳、慌乱等消极的心理因素,保持高度的肌肉紧张感和注意力集中,从而能够培养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激励学生合作,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当代西部县域的中学生群体内,由于留守子女群和独生子女群的并存现状而使得学生人际交往出现了群体性对立的特点,甚至表现出独生子女群的自大浮躁与留守子女群的孤独自卑极端化倾向。大多数的体育运动技能项目需要学生直接正面接触,在相互的交往合作和竞争中才能螺旋式提升、完成。其中很多的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会遭遇到各种交往情境,例如共处、包容、合作、分享、角色调换、避让、竞争、冲突等,学生通过在此类情境中长期的磨合、调适,最终会形成宽容、热情、自信、友爱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融入性原则。学校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相互制约交互发展。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推动身体健康良性发展的助力,社会适应则是身心健康双向发展的终极结果。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将运动技能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使学生在运动练习中不自觉地完成心理训练,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状况俱佳的中学生 (二)针对性原则。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学生,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运动技能水平,因人而异地展开教学活动。针对孤僻自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参加球类、拔河、接力等集体性项目;针对胆怯害怕的学生,多选择武术、体操等表演性项目;针对自大逞能的学生,则选择跨栏、跳高、健美操等高难度项目;针对消极、缺乏信心的学生,宜选择跳绳、广播操、仰卧起坐等易做的项目;针对易于紧张的学生,就选择参加激烈的足球、篮球比赛项目 (三)多样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多样的运动技能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个人意志和耐挫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施教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使得每一位学生不仅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内容,获得运动的乐趣,更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团队的存在感,分享集体荣光的乐趣。例如速跑、跳高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