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生儿窒息复苏新员工培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新生儿窒息复苏新员工培训课件剖析

新生儿窒息复苏 永川区计生集爱医院手麻科 刘煜鑫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4) 指南目标和原则 1.确保每次分娩时掌握复苏技术人员在场。 2.加强产科和儿科合作,产科和儿科医师要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成立复苏领导小组;培训、考核。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 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 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 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⑷药物和(或)扩容。 新生儿窒息诊断 新生儿窒息: 系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母-胎间通过胎盘血流进行的气体交换发生急性障碍,引起胎儿发生严重的缺氧和酸中毒,继而出现呼吸、循环及中枢神经等系统的抑制,以致出生后不能建立和维持正常呼吸的一危急病理状态。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1)有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 (2)出生时有严重呼吸抑制、至生后1min仍不能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 7分; 包括持续至出生后5min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 分;或出生时Apgar评分不低、但至出生后5min降至≤7分者; (3)脐动脉血气分析pH<7.15; (4)除外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如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神经肌肉疾患,胎儿失血性休克,胎儿水肿,产妇产程中使用大剂量麻醉镇痛剂、硫酸镁引起的胎儿被动药物中毒等。 以上第2~4条为必备指标,第1条为参考指标。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 标准·方案·指南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3.01.001 新生儿窒息 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最敏感的反映 没有酸中毒可以排除新生儿窒息 脐动脉血气已作为新生儿窒息诊断的首要标准(ACOG、AAP)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 标准·方案·指南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3.01.001 脐动脉血气 意义: 1. 反映窒息的病理本质,特异性高 2. 评价胎儿氧合和酸中毒最客观、最可靠的指标 3. 分析产程中事件和新生儿情况之间的重要证据 4. 正常的脐动脉血气结果可以否定产程中窒息的诊断及其与脑瘫的关系,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局限性:敏感性低 可导致脑瘫的急性围产期缺氧诊断标准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条 1、脐动脉血气代酸PH7,BE-12mmol 2、妊娠34w的新生儿早发性中度或重度脑病 3、痉挛性四肢瘫或运动障碍 4、排除其他可识别病因,如创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遗传病等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见图1。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心率、呼吸、氧饱和度。 评估 ↗ ↖ ╱ ╲ 措施 ←──── 决策 图1 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的步骤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 羊水粪染的处理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4-5秒快速评估5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亮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5. 肤色红润吗? 以上5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20秒 1.保暖:辐射台、毯子。 <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头部以下 塑料袋内。 避免高温,呼吸抑制。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先口咽后鼻腔。 深度和吸引时间(10s), 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 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 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