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四单元试卷讲评9.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第四单元试卷讲评9.2剖析

学习目标 1 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 了解金属物理通性,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3 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4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自纠建议 1 在不借助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先自己尝试纠正错误题目并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对照答案,改对的在题号上画圈 2 参考答案和课本再纠未改对的,能从课本找到依据的,将相关知识内容在课本上划出并用红线划一“△”。 小组合作要求 1组长整合组内错题并进行加工 2 笔不离手,手脑结合, 积极参与 3 交流后请将组内疑问写到疑问区 (思考越深入越能发现问题)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1.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一般为+2价),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2.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可通过曲线的斜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解决这类问题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 (1).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的多少决定。酸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也相等。 (2). 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参加反应的金属的多少决定.若化合价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 1、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反应规律: (1)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反应时,该金属先与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2)同一金属与不同的盐反应时,该金属后与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所组成的盐反应 2、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 (1)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反应 (2)不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后与盐反应 3、钾、钙、钠等遇盐溶液时会首先直接和水反应,不遵循以上规律 。 反馈练习 2、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反馈练习 3、(2014?烟台)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uSO4溶液(H2SO4)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反馈练习 4、(2014?烟台)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 素有单质形式存在 B.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谈收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能从知识归纳、答题技能和规律总结的角度谈谈有哪些收获? * * 第四单元试卷讲评 准备试卷,课本,化学本,学案 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成绩优异的 张照晨 徐培显 李佳馨 贺筱萍 孙俊武 候作扬 孙晓鹏 徐粲 徐子鉴 王琳 王婷 纪红妍 姜赛楠 进步较大的 林坤 赵梦婷 韩丹 史广进 张彩云 丁晓晨 赵妍 纪进 宋士萌 刘鹏炜史广源 高歌 反馈练习 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 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