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课件

摘要:分析了水泥混凝土面临的问题,指出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不足,并结合工作经验及路用性能,提出了现代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U528.0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825(2005)22;-0147-02引言水泥混凝土由于具有强度高、原材料储量大、可塑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砂、石、添加剂、外加剂和适量水混合逐渐硬化形成的人工石材,因此原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成本和性能,进而关系到土木结构物的品质、造价和寿命,但是现有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经验成分多,应用中不宜量化控制的问题,这就限制;了此类结构的推广及应用。而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公路以及低造价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修筑此类结构,水泥路面是首选,因此如何准确确;定组成材料及其用量,使其满足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是关键所在。1 现代土木工程对水泥混凝土提出新的要求 1)混凝土品种增多,出;现了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加气混凝土、低温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等。其中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外学者曾称之为21世纪混凝土。近年来,不同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坍落度应不小于12;0 mm,且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 2)混凝土的成分更加丰富,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和外加剂等被广泛使用到混凝土的配制中,使混凝土的应;用更加广泛。 3)混凝土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提高,从单一的强度指标扩展到若干龄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等多项指标。 4);对结构物寿命的要求延长。工程实践证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普通混凝土的使用期限可达50年~100年;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经十几年或更短时间就;遭到严重破坏,需要修补,甚至更新重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从目前50年~100年的使用期限,提高到500年~l000年,且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 5)施工工艺多样化。水泥混凝土面层可以采用多种施工方法进行铺筑:小型机具摊铺和振实;轨道式摊铺机摊铺和振实,配以其;他工序的配套机械;滑模式摊铺机摊铺和振实,配以其他工序的配套机械;平地机摊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配以其他小型机具;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和;初步压实,压路机碾压配以其他机具和机械。2 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缺陷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混凝土结构对材料性能提出的;要求比较简单,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种类也比较少,因此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应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计算、性能设计和性能检测。事实上,人们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已经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了这一体系,但所采用的体系的完善程度各不相;同,而且大都不完善。 1)从原材料选择来看,多数是依据个人经验知识进行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各人的经验知识不同,知识量也不等。这;就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随机性。 2)从配合比设计计算来看,各种没计方法的计算方法互不相同。配合比计算的实质就是四元(单;位混凝土中水、水泥和粗细集料用量)一次方程组求解。从数学角度来讲,四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需要四个???立方程式的联立才能解出。而配合比设计中一;般都采用需水性定则、水灰比定则和绝对体积法或假定容重法,这就提供了三个方程式;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同在于第四个方程式的确定。为了完成配;合比设计,各种方法都引进了不同的关系式。我国引入了砂率;前苏联引入了砂浆拨开系数;英国引入了骨灰比;美国引入了粗集料最佳用量。另外因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不足,对它的配合比设计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大量的试配,计算过程在各种设计方法中似乎都不甚重要。 3)从性能设计来看;,理想的配合比设计应能实现对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即: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的设计,虽然目前的各种设计方法基本都考虑到了这三方面的性能,;但是似乎还没有一种方法真正做到了对这三方面性能的设计。虽然最终都可能配出满足三方面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但这似乎不能归功;广州陶粒 咯庀缂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