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_差速器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15.4 差速器 一、功用与类型 1.功用:当汽车行驶时,允许同一驱动桥左右车轮或两驱动桥之间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 2.类型 ⑴按作用对象分: ?轮间差速器; ?轴间差速器。 ⑵按结构形式分: ?齿轮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 ?托森差速器。 二、齿轮差速器 1.构造:主要由圆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圆锥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等组成。 2.工作原理: ⑴动力传递: “悍马(HUMMER)” H3的差速器 “奥迪(AUDI)” TT的差速器 ⑵运动分析: 设:ω0-主减速器和行星架(由差速器壳和行星齿轮轴构成)的角速度;ω1、ω2-半轴齿轮的角速度;ω4-行星齿轮自转的角速度;r-行星齿轮的中心点到差速器旋转轴线的距离;r4-行星齿轮的半径;A、B-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啮合点;C-行星齿轮的中心点;v-圆周速度。 ?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行星齿轮无自转): vA=vB=vC=ω0r 于是:ω1=ω2=ω0。 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 ?差速器起差速作用(行星齿轮自转): vA=ω1r=ω0r+ω4r4、vB=ω2r=ω0r-ω4r4 于是:ω1r+ω2r=(ω0r+ ω4r4)+(ω0r-ω4r4) 即:ω1+ω2=2ω0 若角速度用转速n表示,则n1 +n2=2n0 ⑶转矩分配: 设:M0-主减速器传来的转矩;M1、M2-半轴齿轮传递的转矩;Mr-行星齿轮所受的摩擦力矩;F1、F2-半轴齿轮所受圆周力。 ?行星齿轮无自转: ?两半轴齿轮以不同转速朝相同方向转动: 设:n1>n2 、 ?转矩比: 式中:Mb-较高转矩侧半轴传递转矩; Ms-较低转矩侧半轴传递转矩。 转矩比S是表征限滑能力的参数,表明两侧驱动车轮的转矩可能相差的最大倍数,轿车一般为1.8~3.0。 ?锁紧系数: 式中: Mr-内摩擦转矩; M0-差速器传递转矩。 锁紧系数K是表征限滑差速器限滑能力的参数,表明内摩擦转矩占差速器传递转矩的比例,轿车一般为0.3~0.5。 三、限滑差速器(LSD) 1.功用与类型 ⑴功用:改变普通圆锥行星齿轮式差速器的只能在驱动轮间平均分配驱动转矩的特性,实现按需分配,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和动力性。 ⑵类型: ?转矩敏感式限滑差速器; ?转速敏感式限滑差速器; ?主动控制式限滑差速器。 2.转矩敏感式限滑差速器: 此类差速器的限滑转矩与差速器壳输入转矩成递增函数关系。 ⑴锥盘式 ①结构: ②工作原理: ?左右半轴无转速差 ?左右半轴产生转速差 设:M0-主减速器传来的转矩;M1-快转侧半轴齿轮传递的转矩; M2-慢转侧半轴齿轮传递的转矩;Mr-锥盘与差速器间的转动摩擦力矩。 ⑵托森差速器 ①结构:由空心轴, 差速器外壳,前、后 轴蜗杆,6个蜗轮轴, 12个直齿圆柱齿轮和 6个蜗轮等组成。 ②工作原理: 设:n0-差速器壳转速;n1-前轴蜗杆转速;n2-后轴蜗杆转速。 ?前后轴无转速差 ?前后轴无转速差 设:n1>n2 ③转矩分配: 设:Mr-差速器内摩擦力矩(蜗轮蜗杆传动副的内摩擦力矩);且n1>n2。 n1、n2转速差越大,Mr越大,限滑作用越强,反之亦然。 当n2=0,前轴空转时,M1=0,M2=M0,差速器锁死不起差速作用。 ?转矩比: 式中:β-蜗杆螺旋角; ρ-摩擦角。 当β=ρ时,S→∞,差速器自锁。一般S=5.5~9,K=0.7~0.8。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