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翁》与《湖心亭看雪》略解`
《渔翁》与《湖心亭看雪》略解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唐代的柳宗元和明代的张岱算得是其中耀眼夺目的巨星。虽然二人之间相隔八百年的光阴,但翻阅其名作《渔翁》与《湖心亭看雪》,竟然有着相似的生命历程、浩荡情思以及运笔之妙
一、命运多舛
柳宗元生活于唐朝中叶,彼时盛唐风采正日趋末落。公元806年,柳宗元作为骨干力量积极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运动失败后被贬到蛮荒僻远的永州担任司马一职,实则大大削弱其参政权。履职近半年,其母病故,更是双重打击。纵观其一生,柳宗元21岁中进士,31岁成为监察御史里行,34岁本是大展宏图之时,却相继遭遇仕途与家庭沉重打击。在他落泪之时,永州接纳了这位落魄的文人,湖光山色无声地抚慰着他的心中壁垒,在沉寂的日子里,《渔翁》应运而生
张岱生于明末的仕宦之家,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自我评价:“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纵情奢靡,可见一斑。但年近半百之时,明朝覆灭。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于是张岱从富贵公子沦为亡国之臣。他在《自题小像》中这样陈述:“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苦难的日子使张岱唯有追忆昔日流光,方能抵挡当下凄凉。而西湖曾是他悠游岁月中频频驻足之处。至此,《湖心亭看雪》由感而来
自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命运的掌心里,柳、张二人极尽波折,然而苦难中折射出的光芒沉静而耀眼,二人紧握一管竹笔将万般情怀渗透在字里行间,成就了这般千古佳作
二、生命感叹
纵观柳宗元四十余年的短暂生命历程,诸多事件让其无可奈何,然而其态度总是积极执着的。无论参与永贞革新,还是倡导古文运动,他都身体力行。“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与其积极入世的思想息息相关。他身受打压被贬永州,但处江湖之远,依然矢志不渝,于孤独寂寞中秉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他恣意穿行于寂寥广袤的山水天地之间,颇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意趣,一如《江雪》里于空阔冷寂的雪地中独钓的“蓑笠翁”。但“渔翁”这一意象绝非是对中唐时期渔民真实生活的客观反映,而是作者本人志趣的委婉写照。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渔翁”或许是与屈原笔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形象遥相呼应吧,此外,“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的影子也潜于柳作之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即是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而出岫”。陶渊明历经波折,远离尘世,在山林间获得一份闲逸,这与“渔翁”的悠游自在的闲趣有异曲同工之妙。柳宗元由始至终刻画“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相融之情,并非出于文学创作之需,更在于凸显他对于酣畅自由、对于施展抱负、对于人生舞台的渴望。陶诗的悠然境界在清清湘江之上的“岩上”悄然出现了,只身现实重压下的柳宗元深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妙处,以此作为结句以表其用心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成文于明朝灭亡以后,作者以浅淡的笔触书写浓浓的故国之思,并与山水默契交融。该文是晚明诗化小品文的代表作,看似云淡风轻,但实则情深意重。湖心亭看雪,本是富有情调的风雅之事,但在家国破落飘摇的特殊时刻,此举只能徒增伤悲。张岱对“冰雪”情有独钟,《一卷冰雪文》明确指出:“至于余所选文,独取冰雪。”因为他认为:“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经历山河破碎、家道中落的沧桑之变,张岱自言:“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人生无常,巨大的落差使得张岱意难平。于是将心中万千波澜化为笔底细流,家国之殇在西湖茫茫苍苍的雪景里无限蔓延,情到深处即为诗,无边的凛冽凄凉化为字句静默地述说张岱的心声。正如周作人在《陶庵梦忆“张宗子是个都市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背景。”西湖胜景只是他传情达意的载体,越过冰雪,张岱目之所及是旧时家园、故国风物,以及对过去无比深情的留恋与追思
三、运笔之妙
(一)语言质朴淡雅
苏轼曾说“柳子厚晚年极似陶渊明”,“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中的“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其环境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清湘”即为清冷洁净的潇湘流水,“楚竹”即为浸染着娥皇女英之泪的点点斑竹。平易简洁的词语以诗化点染,传达出作者高洁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趣。“夜”和“晓”暗示出时间和画面转换,明暗交替,山间的旦暮晨昏呈现出两幅清淡悠远的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