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颇族传统农业的变迁.pdf
年 月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9=-!! ,@9-%
第 卷第 期
!! % :9;51= 9 ?;5515 @1A7951=7A746 B57C467A3 @9C-!#
【民族社会学研究】
景颇族传统农业的变迁
石 锐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 )
摘 要: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同时它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景颇族先民从民族发源地青藏高原往南迁徙
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游徙牧畜、采集、狩猎到刀耕火种农业的物质文化衍变。中国境内的景颇族至! 年已经彻底
终结刀耕火种的历史,但发展农业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景颇族;传统;农业;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缅甸被称为 戛于”,那里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可栽种陆稻、
克钦]族,在印度阿姆地区则被称为新 玉米、花生、黄豆、芝麻、红薯、棉花等农作物。
福[67!8296 ]族。中国境内景颇族人口数,据 南北面的土地为“能弄戛于”,可栽种红谷、高粱、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有 万余人,主要分 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东面的土地为“格字戛
! *
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景颇族自治州盈江、陇川、潞 于”,第二、三类土地栽培的农作物基本相同。
西、瑞丽、梁河等县市。古代,景颇族先民居住在 金竹寨的刀耕火种农业把土地划分为三类,是
青藏高原,那里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决定了景 为了掌握栽培适宜的作物和品种,还要掌握节令。
颇族先民只能依赖游牧或半农半牧的物质生产方式 如第一类土地的砍地、烧地、播种与第二、三类土
维系生活。景颇族先民从发源地往南迁徙,沿怒 地的砍地、烧地、播种要晚二十多天。金竹寨人都
江、澜沧江到达亚热带区域。在这漫长的迁徙过程 知道,在刀耕火种生产技术中,掌握节令是很关键
中,景颇族不断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以适应生态环 的,特别是“格铁戛于”土地的栽培节令性是很强
境变化,经历了游牧———采集———狩猎———刀耕火 的。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节令,根据土地
种农业的变迁。 的土壤、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情况,栽培适宜
的作物品种。如一类地“格铁戛于”,适宜种植耐
一、传统刀耕火种农业技术
热耐肥的谷类、瓜类、蔬菜和棉花等作物。二、三
景颇族的传统农业主要有三种,即刀耕火种、 类地适宜种植耐寒瘠的谷类、瓜类蔬菜作物品种。
铲草垦荒种旱谷、耕种水田。 景颇族的刀耕火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
新中国成立以前,景颇族主要依赖刀耕火种维 类型景颇族叫“于劝格罗”,意为砍伐耕种;第二
系生活。从轮歇生产方式来看,景颇族的刀耕火种 种类型景颇语叫“于遮格罗”,意为挖地耕种。
可归纳为无轮作轮歇和轮作轮歇两种类型。以从事 第一种类型“于劝格罗”就是无轮作刀耕火
轮歇刀耕火种为前提,对土地进行分类。他们根据 种,这是云南很多刀耕火种民族早期的基础的刀耕
刀耕火种的土地土壤、坡向、海拔高度等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