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土地利用差别化模式与对策探讨.doc

安徽省土地利用差别化模式与对策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土地利用差别化模式与对策探讨

安徽省土地利用差别化模式及对策研究   摘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是为了统筹分配各行各业用地,协调各级各部门用地关系,综合发挥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文章针对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宜不同区域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并针对不同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管理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更加协调、合理 关键词:土地利用;安徽省;差别化;统筹区域发展 2009年,安徽省先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部分市县于2010年和2011年相继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和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区,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探索差别化土地利用模式,制定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自然成为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 一、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该区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八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建设用地的拓展空间受限,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越来越大,且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不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难度加大。区内均以经济效益较高的第二产业为主,各市集群产业结构相似,职能发挥的差别化也不明显 (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该区域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7个县(市、区)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度不同,旅游业发展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大部分生态用地分布于示范区南部山区地带,北部平原区生态用地面积较少,生态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区域内多为丘陵山区,开发建设难度大,土地利用率达93.00%,可作为宜耕的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耕地保护压力大 (三)中原经济区 该区域包括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共30个县(区) 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各项用地的供给面临较大压力,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艰巨。区内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产业优化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 (四)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区 该区域包括安庆望江县、宿松县、潜山县、岳西县、太湖县、六安金寨县、寿县、霍邱县、阜阳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和亳州利辛县,共12个县 该区发展以农业为主,但规模化农业经营尚未形成,二、三产业发展缺乏支柱型产业和重大牵动性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区域内森林过量采伐,陡坡垦荒不能及时还林,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区村庄布局散乱,区域土地整治规划滞后,各项涉农发展规划相互脱节,土地整治难度较大 二、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差别化模式探讨 (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土地利用模式――“资源集约+城乡统筹” 全面实施“三集中”战略,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强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土地资源清理整合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优先开发未利用地和废弃地。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依托,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加速对接。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进田、水、路、村、房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土地利用模式――“生态旅游+产业融合” 在有限的旅游用地上,依据用地现状,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赋予其复合型旅游功能,注重景观设计与环境的融合,形成具有多元旅游功能的生态格局。加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新模式,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新产品、新业态,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三)中原经济区土地利用模式――“新型城镇+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发挥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指导作用,依据产业规模、产业特性和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条件,科学确定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大别山区土地利用模式――生“态移民+特色农业” 积极发挥各贫困县自身优势,将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移民搬迁相结合,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加大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向当地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输出力度。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多样化的优势,将以规模经营为特色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和山区条件下分散细小经营的农、林、土、特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三、土地利用差别化对策建议 (一)实施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