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汤泉地热田地温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_李攻科.pdfVIP

河北汤泉地热田地温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_李攻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汤泉地热田地温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_李攻科

第41 卷第6 期 中 国 地 质 Vol.41, No.6 2014 年12月 GEOLOGY IN CHINA Dec. , 2014 李攻科, 王卫星, 李宏, 等. 河北汤泉地热田地温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J]. 中国地质, 2014, 41(6): 2099-2109. Li Gongke, Wang Weixing, Li Hong et 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Tangquan geothermal field in Hebei Province[J]. Geology in China, 2014, 41(6): 2099-210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河北汤泉地热田地温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1 1 1 2 1 1 李攻科 王卫星 李 宏 杨峰田 王林海 房万嶺 (1.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 300191 ;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提要:汤泉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为山前丘陵地貌,地热资源丰富。本文对汤泉地热田内分布的诸多基岩热水 井进行了钻孔测温,利用测温结果对该地热田地温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钻孔温度明显受 地下水流的影响,绝大部分测温井表现为对流传热特征,个别表现为传导为主的传热特征;地温异常区域位于汤泉 福泉宫和疗养院一带,异常中心呈两极分布,地热异常中心50 m 埋深水温为51~54℃,100 m 埋深水温可达60~ 67℃;该地热系统中地热水系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在正常的大地热流背景下被围岩逐渐加热所致;由花岗岩隔 水底板构造形态所形成的隐伏盆地,构成了福泉宫至疗养院一带的蓄水构造;由于断裂构造切割花岗岩体,造成深 部的热流沿断裂上升,混合并加热赋存于福泉宫至疗养院一带蓄水构造中的片麻岩裂隙水,形成该地段的地热异常 现象;福泉宫地区和疗养院地区片麻岩含水层裂隙发育,使得深部热量能够快速到达浅部地层,并在浅部出现局部 异常高温;汤泉地热田片麻岩热储层地热流体属于含岩盐地层溶滤的陆相沉积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关 键 词:河北汤泉;地热田;地温场分布;控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4 )06-2099-11 该地区建立了温泉疗养院,并利用温水养鱼[6] 。然 1 引 言 而对于汤泉地热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资 地热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最现实和最具竞争 料很少。本文对研究区内分布的诸多基岩热水井 力的资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地热资源储量较大的 进行了钻孔测温工作,利用测温结果对该地热田的 国家之一,尤其是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地温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地温场控制因素 巨大。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今中 进行初步探讨。 国也是世界地热产业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2 区域地质背景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查明研究区的地温场分布 特征[1-4] 。汤泉满族自治乡位于素有“京畿第一城” 汤泉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 之称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座落在一个三面环 两侧。太古界变质岩构成的基底构造,其演化可划 山,断面呈U 字型的山角谷地中,北部及东西部为 分为迁西旋回和遵化旋回,前期形成近东西向的褶 陡峭的山峰,南部为冲积河谷,属于山前丘陵地 皱群,中期—后期形成近南北向的韧性剪切带。汤 貌[5] 。汤泉地热久负盛名,其自然出露的温泉属于 泉所在的构造区域为角闪岩相区与麻粒岩相区的 清东陵八景之一——汤泉浴日。早在元、明、清时 过渡地带,区域上面理发育,片麻理走向由南向北 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