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既雕既琢,复回于朴——《人世最美的坟墓》教授教化札记作者...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札记作者...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札记作者:黄玉峰 时间:2009-12-14 15:57:28 来源:haikebuhei 转发 人气:293
本以为这篇文章很容易教,只要扣住“朴素”二字便可大功告成。然而当我仔细阅读课文时,却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有很多东西远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于是便反复阅读、理解字里行间茨威格要表达的情绪,再由此拓展去查阅有关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这才渐渐解开了某些词语背后的谜。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这次旅行是怎么去的?谁邀请?邀请者出于什么目的?
原来,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苏联政府通过高尔基邀请茨威格等,目的是要让这些学者、作家、记者向世界介绍新生的苏维埃。在这之前,萧伯纳、威尔斯、纪德等人都已去过,他们对新生苏维埃的印象截然不同,有的觉得“热情满怀”,有的感到“失望沮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茨威格早就想去看看,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他欣然接受邀请,到苏联进行了14天的旅行。
然而,他看到了什么呢?14天里,“他有时赞赏,有时厌倦,有时欢欣,有时生气,始终是一股介于冷与热之间的交流电”。他看到了人民被激发起来的神秘热情和无法遏止的冲动,但又看到了混乱、无序和狂躁;他更看到了很多虚假的东西:“还不怎么识字的马车夫手里拿着书,那仅仅是因为那是书。”“12岁的小姑娘的课桌上放着黑格尔的著作”,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把虚假的东西装给别人看。这是在欺骗他们,并非要人们了解真正的苏维埃。他又看到他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效率,看到官吏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杂乱无章。
然而,茨威格不急于直接发表意见,他还要看一看,想一想。但是,他把俄国的躁动、夸饰与托翁墓地的宁静和质朴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为什么劈空而来的第一句,就带着这样强烈的感情?“再没有比”是与谁比?他所见到的“景物”是什么?
冬宫不宏伟吗?克里姆林宫不宏伟吗?红场上的列宁墓不宏伟吗?他是不是与这些“景物”相比?看来,他这样说确实是有所指的。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将被”,那就是说,现在还未被人“敬畏”“朝拜”。“敬畏”,为什么要“畏”?“远离尘嚣”,“尘嚣”指哪里?“孤零零”,为什么不用“静悄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推敲吗?托尔斯泰反对宗教的狂躁,被东正教开除教籍;反对沙皇暴政,他的学生被捕;反对暴力,宣扬人类之爱,被革命者讥讽;他要把财产分给穷人,遭到家人抵制。托尔斯泰是孤独的,只能“孤零零”地躺着,然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的。
童年的故事是那么美好、温馨。古老的传说有着大智慧:“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什么是幸福?金钱、地位、追名逐利不是幸福,幸福是朴素,是平凡,是和谐,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是回归自然!
到了晚年,在“饱经忧患”以后,他突然获得新的、更美好的启示。这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那就是回归平凡,回归自然。死是生的继续,生前占有太多,无法摆脱,死后也要摆脱。伟人爱因斯坦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强烈地向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只有与大众一样地平等、平凡,相互尊重,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读到此句,我为托翁松了口气。--托翁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是文中第二次出现坟墓的意象。三个“没有”,要细细体会。在这个问题上,连莎士比亚也未能免俗,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实在是够狠的。
然而,托尔斯泰什么都不要,连名字都没有。人来到世上本来无名,要它干甚。让一切归于“无”,归于自然!
“开满鲜花”是整篇文章素雅背景下的一个亮色。开满鲜花,何等美好。她令我想起了弘一法师临死前对自己的评价:“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又想起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诗人都有着对朴素、对人类之爱的共同追求。真正的诗人都有一颗大爱之心。
“逼人的朴素”,朴素而逼人,可见其力量。
素--本色,就是自然;朴--没有任何修饰。
《诗经》有句:“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老子提倡“抱朴守素”,托翁是中国文化的崇拜者,更是老子的爱好者,曾翻译了老子的《道德经》,自然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