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焘_普通话和北京话.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林焘_普通话和北京话

阅读须知 《普通话和北京话》电子文本是为了教学的需要而制作的,并未 经任何授权。因此,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电子文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 著作权人和版权人的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著 作权和版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普通话和北京话 焘著 语文出版社 2000 年 从雅言到官话 二 国语运动 三 普通话——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四 北京话——最开放的汉语方言 五 普通话和北京话得关系 六 推广普通话 一 从雅言到官话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大国。远在春秋战国时 期,方言之间的分歧就已经相当明显。孟子在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的 时候,就曾经以当时方言的分歧作为例证:“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 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喧扰)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齐国闹市名)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 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要想让楚国的孩子学会说齐国方 言,必须把他送到齐国去住几年才行,可见当时齐国方言和楚国方言 1 之间的差别有多么大了。《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毂,谓虎於菟 ( [t{) ”,更明确地记载下了楚国人把 “乳”称作“毂”、把 “虎”称 作“於菟”的特有方言词。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交往频繁,并不是各说 自己的方音,各用自己的方言词汇,而是有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就 是所谓 “雅言”。“雅”是“正”的意思,“雅言”就是正确的语言, 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语言。孔子非常重视这种雅言,《论语·述而》 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孔子在他诵读 诗书和执行典礼的时候并不是说他自己的家乡话鲁国方言,而是用各 地都通行的雅言。 从周 到秦 ,王室每年秋天都要派官员到全国各地去搜集地方 歌谣和方言,集 保存在朝廷的“密室(档案室) ”里,可见当时的统治 者是十分重视方言的,可惜这些宝贵的资料在秦末战乱 全部散失 了。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扬雄见到了一些残存的资料,就以这些 资料为基础,向全国各地到长安来的人作广泛的方言调查,用 27 年 的时间编成 《方言》一书,记录下了大量的各地方言词语,而且一一 加以解释。全书的第一条:“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 齐宋之间谓之哲。”“知”是对所收方言词 “党、晓、哲”的解释词, 书 每一条都有这样的解释词,这些解释词应该是各地都能通行的词 语,而不会是一个地方的方言词。《方言》还多次使用“通语”“凡语” “通名”这些名称,例如卷一:“汝颍之间曰怜,宋鲁之间曰牟,或 曰怜。怜,通语也。”“嫁、逝、徂、适,往也。………逝,秦晋语也; 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通语”“凡语”这些名 2 称显然指的是当时各地都能通行的语言。 “雅言”和 “通语”这些名称的出现,说明中国至少从春秋战国 起,在正式交际场合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大家都要遵循的共同语, 在 书面上就是大家都能看懂的书面语言。这种共同语在形成的时候也可 能还没有十分严格的语音标准,但是,既然说话和 章都要遵循, 就必然有一种具有权威性的方言作为各地方的人学习的基础。在古 代,只有能成为全国政治 心的都城方言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权威 性。中国从商周直到北宋的两千年时间里,都城一直在 原地区,而 且主要是在长安(西安)和洛阳两地。因此,这种全国都能通行的共同 语的基础方言应该就是以长安和洛阳为 心的 原地区方言。在这两 千年里,中间虽然经过晋室东迁建康(南京)的二百多年,形成南北 的分裂局面, 原地区被入居内地的各族所统治,但是,统治北方的 少数民族政权不断更替,始终没有形成巩固的政治力量,而且最终被 汉族所同化。偏安于南方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