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职业与健康-环卫.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职业与健康-环卫课件

第一部分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内容:P6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因素(空气水土壤阳光气候);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改造自然环境,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物质生化条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环境: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1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单一介质、不同介质、生物性迁移(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2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原来的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3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扩大暴露范围,增加暴露途径,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影响暴露剂量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1暴露途径:呼吸道、口、皮肤(影响总暴露量、影响吸收率、改变作用靶) 2剂量-反应关系:阈值理论是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理论基础(阈剂量、适宜浓度) 3暴露时间: 三、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1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2类型:相加、独立、协同、增强、拮抗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从弱到强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生理负荷增加,生理代偿性变化,生理反应异常,患病,死亡。制定预防措施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五、易感人群及影响易感性的因素: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 高危人群:对环境暴露的健康效应出现的较早,效应较显著,易感性较高的人群,包括高暴露人群(如职业人群和特殊暴露人群)和高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影响因素:非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暴露史、保护性措施 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 卫生学意义:认识环境暴露与健康的关系,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经济有效的预防 自然环境与健康:物理因素与健康、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概念: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大气污染烟雾事件,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物质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非特异性影响,引起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 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危害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效应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以受干扰的内分泌器官和组织进行分类。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2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 暴露测量(环境暴露测量,内暴露剂量测量,生物有效剂量测量) 健康效应的测量(对象:筛选高危人群,抽样调查;内容:疾病频率测量,生化和生理功能测量) 暴露与健康效应评价(混杂因素,因果关系判断) 3生物标志物与环境流行病学 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的种类:暴露生物标志(内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效应生物标志(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