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知识简介
石油知识简介
环境学院 王凯
1、石油的成分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 )、氮(0.02% ~ 1.7% )、氧(0.08% ~ 1.82% )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①。在
石油中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成分很复杂。按其结构可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
链烷烃)、环烷烃(多数为烷基环戊烷和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在石油中
一般不含烯烃。在石油中含硫的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 )、硫醚(RSR )、二硫化物(RSSR )
和噻吩等。在石油中含氧的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脂
肪酸。在石油中含氮的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等。石油的化学组成不是固定
的,而是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石油中所含烃的成分的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
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但各产油国常根据本国资源的情况有
不同的分类。②
2、石油的形成
石油的成分暴露了他的形成原因。石油是由数百万年前的史前海洋生物遗骸形成的。这
些生物死后躯体下沉,并被埋在泥沙层下。泥沙层后来逐渐变成岩石层 。岩石层的压力和
细菌的作用使生物遗骸变成了浓稠的石油。石油会穿过疏松岩石层向上流动,一直流到致密
岩石层才被挡住。天然气和煤的形成方式与此相似。因此,它们统称为石化燃料。
③
图一 石油形成过程③
3 、石油的性质
(1)石油的颜色
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
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
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
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
色。
(2 ) 石油的臭味
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
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由于含硫化物较高,因此这类原油在加工
时,需要增加专门的处理装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较之中东地区原
油的含硫量(高于 2% )低得多,大庆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 1‰,胜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
不超过 1%。
(3 )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 )或克每立方厘
米(g/cm3 )表示。石油相对密度(以往文献曾以比重表示)是 15.5℃或20 ℃时原油密度与
4 ℃时水的密度的比值。国际上常用 API 度作为决定油价的标准。API 度与相对密度的相关
关系式为:API 度(15.5℃)=(141.5/相对密度)-131.5 ,API 度大,相对密度小。水的 API
度为 10。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
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原
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 ),中质原油(≥0.87~0.92g/cm3 ),重质
原油(≥0.92~1.0g/cm3),超重质原油(≥1.0g/cm3)。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大
庆(多在 0.8601g/cm3 )、长庆(0.8437g/cm3)、青海尕斯库勒(0.8388g/cm3 )等地区所产原
油多属轻质原油;胜利(多数在 0.8873g/cm3 左右)、辽河(0.8818g/cm3 )等地区所产原油多
属中质原油;胜利孤岛(0.9472g/cm3 )、大港羊三木(0.9492g/cm3 )、辽河高升(0.9609g/cm3 )、
新疆乌尔禾(0.9609g/cm3 )等油田所产原油则属重质原油。④
4、石油的分布
世界石油分布是极不平衡的,仅中东地区就占 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
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 14%、7%、4.8%和4.27%。
⑤
5、石油的应用
石油产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盐酸体系中二氧化锰浸出方铅矿的研究-中南大学学报.PDF
- 盐酸特比萘芬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中国药科大学.PDF
- 监护室的梦魇-宋丽萍.ppt
- 目次-国立政治大学.PDF
- 目的和要求.ppt
- 直接铜盐蓝.PDF
- 目的背景详细资料.PDF
- 相关公式电容与静电场.PDF
- 直流电网革命与超导直流输电.PDF
-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贵州省地质环境信息网.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