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docVIP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doc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王太游儒道俩兄弟相济又相克 (《学习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庄子》心语笔记之四) 儒道俩兄弟相济又相克 (《学习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庄子》心语笔记之四) 以前我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主张,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前不久受朋友推荐,怀着一颗平常的心,一颗敬佩的心,借助《百家讲坛》由于丹教授引领拜会了这两位古人兄弟。使我混沌渐开,悟出了人生道理。由原来两大家的,一知半解提升到了大概认识,而且对一些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照猫画虎现发现卖,谈点粗浅的感言望广大网友雅正。 (一)何谓儒教: 孔子:儒家的掌门人,春秋时代鲁国人出生于鲁国诹邑昌平乡(现山东曲阜市东南辛镇鲁源村),终年七十三岁。三十而立,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做《春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代表作《论语》,政治思想: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推崇仁,义,礼,智信。教育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目的和谐社会---世界大同。 (二)何谓道教: 老子又称老聃(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噉也称李耳。古楚国历乡曲仁里(此地当时封于西周的陈国,现今是安徽的涡阳还是河南的鹿邑有争议)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道家称为鼻祖。代表作五千言《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传说晚年骑青牛西去,隐居深山著书立说,修道成仙,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 承前启后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体。战国时期宋国人(今河南商丘东北,又说安徽蒙城)被称为老子的传承人。他集老子思想文风之大成,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我国自老子后最具盛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一生著书十万字代表作《老子》又称《华南真经》主张安贫乐道,顺乎自然。 (三)儒,道区别及关联: 孔子讲: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而道家认为:世间所有的道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表现形式。因此看来儒道两家是各自独立的不同门派,有着根本的对立和分歧。但,于丹教授却认为:儒,道相生互济。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习中搞清他们的区别和不同,明白其相生互济,两道互通才不至于相互混绕。 儒教最高经典《易经》中心即太极;道家最高经典《道德经》其根本是无极,这就是根本的区别所在。儒教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无为而治,政治观点截然不同。儒家在行为上更注重人与人关系,而道家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不满足出世,力争有所作为和担当;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安贫乐道修身养性,健身强体享尽逍遥。 (五)互通相济可见一斑: 孔子问学老子时老子告诉他: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把自己藏起来与儒家最高经典易经中乾卦,潜龙勿用如出一辙;孔子的学生曾皙在谈理想是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穿上新作的春装,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陪上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几个孩子,大家一起到刚刚开化的沂水边,把自己洗涤的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歌舞台上,沐着春风,把自己融入进去与天地共同迎来一个蓬勃的季节,让自己有一个心灵的仪式,完成这个仪式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与庄子的逍遥惊人的相似。他们相通的地方很多,不一一列举;对立分歧就更多,文章开头已有单述,不难理解。 (六)经典概括: 儒家是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讨论人与天的关系; 崇尚有所为,但有所不为; 刚健进取,重视中庸; 认同社会,认同人生。 道家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谈天与人的关系; 崇尚无为,又无所不为; 清贫寡陋,却能逍遥游; 不认同社会,却认同人生。 但两者都缺乏超越形上的讨论,孔夫子的不以怪力乱神,以至于敬而远之;庄子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都是在人的基础上谈论事情。 儒家要我们做一个最好的社会人! 道家要我们做一个超凡脱俗的自然人! 学道还是尚儒任君权衡。 2011年4月4日于锦州 学习《论语》《庄子篇》心得体会之四2  第2篇 学习方法感悟   〖预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