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 1. “之”字用作代词 ⑴“之”字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 “这”“此”。 ———————( ) ⑵“之”字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 2.“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 ) 3.“之”字用作助词,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 )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 ) (4)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 根据以上说明,将下列“之”字的用法“对号入座”,把用法的序号填入上面括号中。 1、辍耕之垄上。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甚矣,汝之不惠。4、孔子云:何陋之有?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愿陛下亲之信之。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 句子翻译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从苏州近几年中考来看,还是倾向于直译,即逐字逐句落实。)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再比如下面这段话中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 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划线句中“亡”根据上下文意思应该翻译为“亡国”或“灭亡”更为恰当。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翻译《小石潭记》中的“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时关键是弄清“犬牙”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的牙齿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有些词古今意思发生了变化,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痛恨”要翻译成“痛心遗憾”。 再如文言文中的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常常放在中心词后,有时还要省去量词,翻译时要还原成现代汉语顺序。例如:《核舟记》中“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一句要翻译成“总共一只船,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文言文中的数词往往虚用,并非实指,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中的 “三”即泛指多人,几个人,而不是刚好三人的意思。要根据文意来翻译。 (三)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句式或结构,翻译时要根据句式或结构来翻译。 如:《愚公移山》中“如太行王屋何”一句,“如……何”是固定结构,应该翻译成“把……怎么样”的意思。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一句中“孰与”就相当于“甲与乙比,哪一个怎样”的意思。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者……也”就是表原因的判断句式,应翻译成“……的原因,是因为……”。 (四)文言文中省略成分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捕蛇者说》中“触草木,尽死”。应该译为“(蛇)接触到草木,(草木)都死了。”才对。 (五)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还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这些都要略去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中第二个“之”字在这里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就无需翻译。再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中,“之”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这里也不必翻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 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 如介宾短语后置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宾语前置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