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创建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发展规划(00-030)” ….doc

“常熟创建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发展规划(00-030)”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熟创建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发展规划(00-030)” ….doc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规划定位及指导思想 1 第二节 编制原则与依据 2 第三节 范围、时限 4 第四节 发展优势与制约 5 第二章 总体设计 6 第一节 基本内涵、框架与指标体系 6 第二节 发展定位与总体目标 6 第三节 阶段性目标与考核指标 8 第四节 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 11 第三章 空间格局 13 第一节 生态安全格局 13 第二节 生态经济区划 14 第三节 环境功能区划 19 第四章 生态城镇体系建设 21 第一节 总体框架与发展目标 21 第二节 中心生态城区:城厢镇 22 第三节 太仓港城:浮桥镇 23 第四节 浏河镇 25 第五节 沙溪镇 26 第六节 璜泾镇 28 第七节 陆渡镇 29 第八节 双凤镇 31 第五章 自然生态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33 第一节 自然生态建设 33 第二节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4 第三节 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8 第六章 水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 43 第一节 总体框架 43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水安全保障 43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48 第四节 水生态健康恢复与重建 53 第五节 水景观建设与设计 55 第七章 能源利用、大气环境防治与噪声防治规划 60 第一节 能源利用 60 第二节 大气环境保护 61 第三节 噪声污染防治 63 第八章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66 第一节 总体设计 66 第二节 生态农业 72 第三节 生态工业 74 第四节 生态型第三产业 76 第五节 静脉产业 79 第六节 生态产业园 80 第七节 工业企业生态化改造 83 第九章 循环社会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84 第一节 基本结构与建设目标 84 第二节 基本内容 85 第三节 建设平台 87 第四节 生态文化 89 第十章 近期行动、可达性分析与优先项目 92 第一节 近期行动计划 92 第二节 目标可达性分析 94 第三节 优先建设项目与经费概算 95 第十一章 规划落实、管理与经营对策 101 第一节 规划落实 101 第二节 管理措施 104 第三节 经营与营销 108 附录:太仓生态市建设指标解释 113 总则 规划定位及指导思想 规划的定位 ——“太仓市生态市发展规划(2004-2020)”(简称“规划”)指导太仓市发展的高层次的战略性、前导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系统规划,是指导太仓建设生态市的纲领性——本规划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专项规划具有宏观指导作用,并互为补充; ——本规划对于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规划具有指导性或刚性约束; ——本规划应与太仓市的其他规划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作为今后编制或修订其他规划的依据并提供指导; ——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优先项目、对策措施、资金预算等应纳入全市、各部门、各镇、园区、村及企业的发展计划; ——本规划应由太仓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太仓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执行,由太仓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执行。 指导思想 ——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规律以发展经济为,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文明为支,以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融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创新娄东文化强势,挖掘人力素质潜力和生态资产优势,实现太仓市及更大范围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原则与依据 本规划编制遵循下列原则 ——充分利用太仓市“沿江临沪”的区位优势,“郑和”等的品牌效应以及 “娄东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 ——以太仓市及更大范围内的“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为本,以包括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在内的总财富最大化为发展方向,部门利益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保护发展——宏观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相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共同参与——动态与开放、协调运作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1,7 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生态市建设的深圳宣言2002年8月23日在第五届国际生态市大会上讨论通过——规划准备:2003-2004年; ——近期规划:2005年至2007年; ——中期规划:2008年至2010年; ——远期规划:2011年至2020年; ——长远展望:2021年至2030年。 发展优势与制约 发展优势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距上海市中心以及苏州、无锡市区均在50公里以内,南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