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兴非制度化公众参与.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新兴非制度化公众参与

浅谈新兴的非制度化公众参与   摘要 公众参与是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公众参与在中国已经兴起,不仅获得了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正当化,而且扩散到公共生活的实践领域。在传统的参与形式之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兴的非制度化的网络参与发挥着独有的能动性。本文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自身独有的特点、作用与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提出强化网络参与积极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网络参与 电子政务 作者简介:刘馨阳、何扶?N,北京大学法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健全国家民主制度,提升公共生活民主性的重要途径,不仅得到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同时作为执政党合法性的资源与基础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公众参与在中国已经兴起,不仅获得了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正当化,而且扩散到公共生活的实践领域。在立法层面先后将物权法草案、劳动法草案、就业促进法草案和水污染防治修订案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引入社会公众参与,在行政程序改革方面也重视公众参与,例如《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以及环保领域的一系列公众参与规章 目前传统的公众参与形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听证制度在各种公众参与途径中,最具有代表性,在行政决策过程和立法过程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公开征求意见从国家层面的《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到地方的规章制定规则,都出现在起草和制定法律问题提出的要求中;立法调查作为一种虽在现行立法体系中还不存在立法调查的规定,但在时间中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形式,是立法机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公众征求有关立法事项意见的行为;座谈会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政府听取民意的方式,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被政府广泛使用;论证会则是邀请有关专家对草案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论证,作出评估;同时还有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听取公民对行政立法草案和行政决策的意见。这一系列传统参与形式构建的系统公众参与。不论是在国家宏观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在微观的行政过程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例如厦门的PX事件、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以及城市拆迁进程中的公众参与等 与此同时,一些非制度化的公众参与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发挥着前所为有的能动作用。传统的公众参与形式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证,本文将对新兴的公众参与形式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网络参与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的原因、自身独有的特点、作用与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提出强化网络参与积极意义的建议 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建立。电子政务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的目标.并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由此可见,网络参与的公众参与形式不仅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追捧,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政府而言,网络参与意味着治理模式的革新,通过网络了解民情,制定和调整施政方针,网络问政,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成为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工具。对公民社会而言,网络传媒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载体和新途径.意味着一种新型的民主方式。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案”、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2008年的“周久耕事件”以及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石首骚乱、广州市民集体“散步”反对垃圾焚烧事件,发现“微笑局长”到“名表哥”的转变等等,网民在其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网民基于正义感和道德良知,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挽救了政府施政缺失和司法不公,发挥了积极作用 网络参与促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对我国政策的制定、实施甚至立法环节以及政府执法的各个层面均吸纳了广泛的民众参与。建设性的公众参与大多能够推动中国政治的民主进程。但网络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客观上为网民政治参与的随意性、非法性提供了条件。网络参与中出现了很多不科学的,甚至破坏性的公众参与,威胁着社会秩序与持续发展。探究是什么导致了在网络层面的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无序状态?笔者将从网络参与平台自身、国家政府以及公民大众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网络方面前面已经论述网络参与首先是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超级计算机并行处理能力的增强。使得权威当局对公民社会进行“信息监控”的能力也空前强化。中国这种网络分布的地域不平衡和网民层次的不平衡,使网络参与受到极大的限制,主要体现在:降低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性;局限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