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渣滓洞中黔北人
渣滓洞中的黔北人 2012年是胡有猷烈士诞辰100周年。胡有猷同志出生于黔北,革命于重庆,遇难于渣滓洞。他坚贞不屈,为革命事业奉献出宝贵的生命,却直到1983年才被评定为革命烈士,因而鲜为人知。如今,笔者将近年来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理成文,以寄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投身革命
胡有猷,又名献华,1912年农历九月一日出生在贵州遵义凤冈县城。父亲胡怀宗是生意人,家境较宽裕。1933年5月21日,凤冈县城遭受洪灾,父亲不幸淹死。此后家境日渐萧条。母亲何氏性格坚强,竭力撑持,虽家境清苦,仍供儿子上学。胡有猷不负所望,自小刻苦学习,各科成绩优异,是县城内出类拔萃的小才子。1929年,胡有猷高小毕业,考入贵阳师范学校
在学校,胡有猷爱好广泛,尤好文学、美术、英语,还自学俄语。课余时间,他读了不少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进步书籍,还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日记和诗词作品。闲暇时,他将这些读书笔记编制成40多本,存放在凤冈县城老家,但后来大多散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爱国热潮席卷全国,贵阳学生运动日趋高涨。胡有猷也投身其中,成为宣传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1933年,胡有猷与贵阳一中的地下党员寇述彭组建了“贵阳学生抗日救国会”,胡有猷任秘书,负责起草“救国会”章程。该会成立后,先后多次组织爱国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反对军阀,反内战,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投降卖国行径进行揭露
从贵阳师范毕业后的胡有猷于1936年在“贵阳国劳文化协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考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与同乡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办进步刊物《滇黔月刊》,宣传革命思想。1937年抗战爆发,胡有猷返回贵阳私立大夏大学读书。他与生活书店联系,参加组织“读书座谈会”和“战争科学座谈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探讨抗日救国之道。由于积极参加和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及出版《民先导报》,同年8月13日被当局逮捕,后经亲友保释出狱。之后,胡有猷在贵阳师范附属中学谋得一份教书的工作,课余创办《小学教育周刊》,继续宣传抗日。又在中劳文化协会主办的俄文专修学校贵阳分校学习俄文,为今后赴苏学习作准备
1939年秋,胡有猷来到重庆,由党组织安排,准备前往延安。但正值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未能成行。后经党组织同意,到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开展统战活动,深得该社负责人黄炎培和民主人士沈钧儒的赞许
“皖南事变”后,形势紧张,胡有猷转移到川北。1943年又奉调回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的领导下,先后以寸滩中心学校、广益中学、建川中学、中华职业学校及社会部第四育幼院教师、教导长的公开身份,根据“勤学、勤业、勤交友”、“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三勤三化”原则,开展革命活动
据胡有猷的侄女胡庆瑞1983年所写的回忆文章《怀念我的叔父胡有猷》一文载:“我们家里人时常为他的安全担心,曾劝他回到老家暂避一段时间,免遭毒手。家乡一些当年的同窗对他全然不了解,希望他回县当县长或中学校长,或参加1947年“国大代表”竞选,但叔父视官禄如草芥,胸怀坦荡,不畏强暴,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断然一一拒绝,丝毫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与意志,仍然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对此,胡有猷坚定相告:“我对政界工作不感兴趣,我热爱的是教育事业。”他抛弃个人名誉,服从党的安排,留在重庆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革命者之家
胡有猷考入贵阳师范时,母亲何氏在家中给他订了婚事,女方是本县何坝乡的欧翠兰。欧家家境殷实,欧翠兰是独生女,过分溺爱,养成吸鸦片烟的劣习。胡有猷极不满意这桩婚事,且对其吸鸦片烟毫不知情。但多次反抗都没有成功。在母亲的逼迫下,不得不与欧翠兰结婚。后发现她去烟馆吸鸦片,非常气愤,便不辞而别回到贵阳,连续几年不再回家。最后登报声明,与欧翠兰解除了婚姻关系
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胡有猷才再次回凤冈,与志同道合的李昌琦女士结婚。他们生育了4个孩子,长子胡庆中,次子胡庆国,一对孪生兄妹胡庆新、胡庆生,4个孩子的名字联在一起便是“中国新生”――可见这位革命志士的全部心愿和深切希望
胡有猷为革命而忘我操劳,给后代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的小女儿胡庆生接受采访时说:“听母亲李昌琦讲,父亲为了躲避特务的视线,在领导学运工作中,工作场所、通信地址、居住地点不得不经常变换。白天忙完之后,晚上研读文件及禁书,总是深夜才睡。在川北开展工作时,经常一整天只吃一顿饭,饿着肚子跑很远的路,在渝时也随时用两三个烧饼或一碗小面就算一餐饭。”侄女胡庆瑞回忆道:“叔父牺牲时,家里曾经多次营救,但他就是不写悔过书,不写自白书。”
被捕前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南方局迁往南京,党在重庆建立了四川省委,次年又建立了中共地下重庆市委。为了更好地领导和开展全市学生运动,市委决定成立沙磁、北碚及南岸三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船科技(600072)公司2023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中国书法简介英语版-chinese-calligraphy(完整版).ppt
- 2025年供电营业规则考试题库.pdf
-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人_经典戏剧剧本.pdf
- 丙烯酸乙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VIP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一级)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 精品解析:2025届广东省珠海市等三地高三上学期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财政知识普及课件.pptx VIP
- 2025届广东省珠海市等三地高三年级上册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新22J09 附属建筑-标准图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