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探析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2010-2015年渭河下游段潼关吊桥断面的水质资料,对主要污染指标CODMN、NH3-N、DO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渭河潼关吊桥段水质污染情况严重,但总体有所好转;水质恶化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 Abstract: Based on the water quality data of Tongguan suspended bridge sec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Weihe River from 2010 to 2015,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pollution indicators CODMN, NH3-N and DO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ongguan section of the Weihe River is seriously polluted, but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ongguan sec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mainly occurred in winter and spring. 关键词:水污染;渭河;潼关吊桥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Weihe River;Tongguan suspended bridge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57-02 0 引言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渭河是关中唯一的最大的接纳污染物通道,潼关吊桥是渭河入黄的出口控制断面。本文收集了渭河潼关吊桥段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CODMN、NH3-N、DO、PH等指标,通过对水污染指标的分析,为加强该河段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1] 1 渭河下游段水环境现状 1.1 总体状况 1.1.1 年际变化 由图1可知,在每年52周水质观测中,劣V类水质所占比例由2010-2011年的61.5%降至到2014-2015年的25%,说明近年来渭河水质整体的状况有所好转 1.1.2 年内变化 由表1可知,劣V类水质主要集中在观测期的第48周至次年的第21周之间,说明水质恶化时段主要集中分布在冬、春两季 1.2 主要指标分析 1.2.1 NH3-N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规定: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氨氮浓度限值为2.0mg/L,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氨氮浓度限值分别0.5mg/L和1.0mg/L。由图2可知,渭河潼关吊桥段的氨氮浓度5年来由劣V类明显转化为V类,氨氮浓度小于1.0mg/L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2014-2015年氨氮浓度为III类的周数占全年64%。全年氨氮的浓度范围由2010-2011年的0-12mg/L降至2014-2015年的0-4mg/L。另外,2010-2011至2014-2015年氨氮浓度达到III类的检测周数,集中分布在第30-47周之间,分布于秋季[2] 1.2.2 DO 溶解氧含量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渭河潼关吊桥段溶解氧主要为III类和V类。由图3可知,2010-2011年至2013-2014年溶解氧含量为III类的比重由42.3%上升至78.8%,2014-2015年溶解氧含量类型全年在III类上下波动。即近五年来溶解氧含量持续增加,说明水体的自净能力在逐步恢复。另外溶解氧达到III类,每年集中分布在第30周-45周,也主要集中于秋季[3] 1.2.3 CODMN 由表2可知,渭河潼关吊桥段5年来高锰酸盐浓度多数为劣V类,浓度值有明显下降。根据其季节分布,浓度峰值主要分布在第20周-27周,即夏季 2 原因分析 ①渭河下游段是传统的农耕区,化肥的频繁使用以及周围化肥工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是造成该河段氨氮污染最主要原因[4]。乡镇县城周围的大批养殖场,是氨氮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潼关县的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开采、冶炼的工厂较多,用水需求大。同时由于污水处理技术落后,高锰酸盐指数常年来处于劣V类 ②渭河下游段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1、12月,7-10月降水约占年降水的60%。潼关吊桥段水质恶化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的枯水期,河流降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