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震慑缓刑与`其移植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震慑缓刑与`其移植探析

美国震慑缓刑及其移植探讨   摘要:美国震慑缓刑制度是在监狱服刑和缓刑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两厢融合的产物。笔者回顾美国震慑缓刑的发展历史,以俄亥俄州震慑缓刑为研究蓝本,发现震慑缓刑以刑罚威慑和改造回归社会为出发点,具有显著优点。据此,根据我国刑事执行实际,笔者认为移植该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从震慑缓刑的政策考虑、适用对象、监禁时长及未成年人问题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在引进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震慑缓刑 混合模式 移植 在运用刑罚治理犯罪方面人们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无论是对刑罚设置的重构还是刑罚执行措施的改革,都贯穿着立法者对既有规定的选择、扬弃、妥协与修正。震慑缓刑制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融合的产物 震慑缓刑(shock probation)又称休克缓刑,不同语境下因侧重点不同还有使用休克监禁(shock incarceration)、间歇拘禁(intermittent confinement)、间歇型监禁(intermittent imprisonment)等。震慑缓刑从本质上是一种中间制裁(intermediate sanction)又称为中间刑罚(intermediate punishment),它是指介于传统的社区矫正和监禁刑之间的制裁形式 一、美国震慑缓刑制度概述 (一)美国震慑缓刑的历史 美国震慑缓刑本质上是实刑与虚刑结合的混合服刑模式。19世纪人们逐渐摆脱对监禁刑的盲目崇拜,意识到其弊端,开始探索将监禁刑和非监禁措施结合的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的一个代表是19世纪欧洲各国的保护性监视制度(protective supervision)。保护性监视制度旨在通过短期的羁押更好的评估罪犯的需求,以便辅以矫正改造和教育措施。瑞典刑罚典(Chapter 28:3 of the Penal Code)规定了保护性监视制度(protective supervision or skyddstillsyns),在缓刑前,先行羁押一个月以上两个月以下。德国也有类似规定,羁押时间最长为三个月(European Committee on Crime Problems 1966:34) 混合模式第二种代表是美国的分期服刑制度。20世纪20年,加利福尼亚洲立法机构通过一项法令,将在监狱中羁押作为缓刑的条件,服刑地点为地方监狱。这样既能通过监禁生活让罪犯体会刑罚的痛苦,同时在本社区内矫正又不至于脱离社会 在美国分期服刑模式的影响下,将监禁刑和缓刑结合适用的形式逐步在美国得到发展,美国震慑缓刑初具雏形。1965年,俄亥俄州议会通过法令(Ohio Revised Code 2947.06.1),震慑缓刑以正式的法律形式登上历史舞台 (二)俄亥俄州震慑缓刑的运行 俄亥俄州的震慑缓刑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监禁阶段。罪犯在地方监狱进行改造。这一阶段与一般有期徒刑监禁没有差别。只是监禁刑的执行地在地方监狱,而不在州监狱或联邦监狱。第二阶段,是缓刑阶段。根据犯罪人本人或律师申请或者法院直接决定,中止监禁刑,进行社区矫正 在适用对象上,美国各州有一定差异,但是一般都规定了震慑缓刑适用于初犯,排除累犯和重罪的适用 在程序方面,震慑缓刑必须经过司法程序,地方缓刑执行初关无权决定。俄亥俄州的震慑缓刑判决是一种司法再裁量。当行为人因为犯罪入监后,其本人、辩护人或者法院直接提起震慑缓刑动议。法庭基于原案定罪量刑情节,结合震慑效果,决定是否适用震慑缓刑 (三)震慑缓刑设置的出发点 震慑缓开帔认为是针对累犯的灵丹妙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震慑作用,使犯罪的人感受到被隔绝的监狱生活的痛苦,从心理上畏惧监狱生活;第二,改造作用,使犯罪的人处于监狱管理下,有更充分的时间了解其需求,改造罪犯;第三,避免了监禁刑的弊端。与监禁刑相比,震慑缓刑只羁押必要的时间,避免了交叉感染;第四,震慑缓刑节约了监狱资源 震慑缓刑制度背后的理论出发点有二,――是刑罚的威慑,二是回归社会。从威慑角度,震慑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威慑,通过监禁的震慑避免罪犯在未来再犯罪。从回归社会角度,短期的监狱生活(例如在俄亥俄州90到130天)不会对犯罪分子原有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不阻碍其回归社会。震慑缓刑制度既融合了惩治犯罪的正当性基础又体现了回归社会的制度考量 二、我国引入震慑缓刑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震慑缓刑弥补了缓刑的不足 我国的缓刑属于刑罚的暂缓执行,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这容易导致缓刑犯质疑刑罚威慑作用而再次越轨。实证研究表明缓刑在预防再犯罪方面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考察指标概括、模糊,其矫正作用也大打折扣,其弊端日益受到各方诟病 与缓刑制度相比震慑缓刑增强了威慑,在矫正和累犯预防方面作用显著。短期的监禁刑让犯罪的人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