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云南特岗考试中学语文模拟卷(一)答案.docx

2014云南特岗考试中学语文模拟卷(一)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答案:C. 抓阄(jīu),铿锵(qiāng);胼胝(zhī)悭吝(qiān);水獭(tǎ)圩田(wéi)。2.答案 C(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A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本句用于写行为,不当。B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D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互摩擦。形容相处亲密,多用于相爱男女之间。) 补充: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两者都含有“见解或主张正确,无需更改”之意。字面区别在于“刊”和“易”用法的不同:“不刊之论”其中的“刊”是古代“在竹简上刻字,有错就削,也即更改”,意即“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多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表意程度较重”;“不易之论”其中的“易”是“更改、改变”,意即“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表意程度较轻。例如:  ①六七十年前胡适先生提出来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认为是不刊之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针。  ②赵政委的发言是不易之论,我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3.答案:C(A搭配不当:主干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B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D搭配不当:在今年后加的阅兵或将是改为举行)。4.答案D.5.答案A6.答案 A。7、答案B8、答案 A。9、答案 C。10、答案 A。11.下列句子如何划分句子成分?请作简要说明。(1)派出所的(定语)警察们(主语)寸步不离地(状语)守卫(谓语)在洞口周围(补语)。(2)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定语)记者(主语)一声不响地(状语)解了(谓语)系在自己腰带里的(定语)那条结实的粗(定语)绳子(宾语)。12.兰陵笑笑生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13. “义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章理论。主要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櫆。14.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骤二),使景色描写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15.答案:“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16.答案(1)败绩:军队溃败。(2)庶孽:旧时指偏房生的,身份低贱。(3)闾伍:闾里,指平民。(4)与:介词,后省略宾语,可译为“跟”、“同”(或: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5)以:连词,可译为“来”。(或: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后一项动作行为是前一项动作行为的目的。)旦日:明天,第二天。左右:指身边亲近的朋友和下属。行军:开始战备军事行动。素:副词,向来。既:副词,已经。乃:副词,才。为:句尾语气词,表疑问语气。17.(1)但这个人文的方面能够使民众附和信任,武的方面能够威慑敌人。(2)皇上睡觉都不能安宁,吃东西都不知美味,百姓的性命都系挂在您的身上。补充练习 (1)大说之。古字:说。今字:悦。(2)未及反。古字:反。今字:返。18.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19.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20.答案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写出了小男孩的健壮与可爱,与结尾处对小男孩“脸瘦瘦的,胳膊细细的,干瘪的小手”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反衬出后娘对铲子的爱:后娘为供养铲子读书,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甚至不惜劳累亲生儿子。21.答: (1)后娘的形象和母爱一直保留在铲子心里,让他感到温暖。(2)后娘不让自己回家的绝情与冷酷让铲子心寒,于是下定决心忘掉她。22.答案 主人公是后娘。根据有二:①小说题目是“后娘”,可见小说是把后娘作为中心人物的;②虽然小说把铲子放在了台前,但情节都是围绕后娘展开的,都是为了间接描写、刻画后娘这一伟大形象。23.答案 出人意料的是:前文写后娘不要铲子了;到结尾,读者才知道后娘原来用另一种方式深爱着铲子——瞒着铲子父亲早已去世的消息,费尽心力供他上学。合乎情理的是这个结局其实在前文有所暗示:①开头描写后娘“很温和”,给铲子的感觉像太阳;②铲子并不急需太多的钱,爹没有必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