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世界》.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于两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们在经济上、科学上、军事战略上、政治上、外交上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从18世纪开始就有人去两极地区进行探险、科学考察活动。20世纪以来,有18个国家在南极设立科学考察站。现在,极地科学考察(重点是南极)有51个国家参与,包括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这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因此,倍受各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使全球科学家的向往。 自1984年中国政府组织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在短短的20年中,已成功地完成了2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2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成为四大国际极地组织(ATCM--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SCAR--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COMNAP—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IASC—国际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从此,中国在极地政治、外交、科学研究、资源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中取得和维护了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 南极科考站的地理位置 1.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于1985年2月20日竣工。是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南极长城站奠基典礼 2.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 距北京12553.160千米。 3.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它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注:整个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体覆盖,好像头上戴了一顶大帽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这里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还是南极地质研究最具挑战意义的地方。 ) 此科考站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4.中国北极黄河站:2004年7月28日成立,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 来到中国北极站黄河站门口的北极狐 我国对南极的考察 17年前的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按照计划,南极洲考察船队以每小时18海里的速度不间断地驶往太平洋彼岸。编队于12月中旬抵达阿根廷南端火地岛上的乌斯怀五港,经短期停留后直插南极半岛,1985年1月到达目的地。 我国进行的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包括两大部分:南极设站及考察、南大洋考察,数百名航海人员、科学工作者及施工人员分乘两艘万吨级远洋轮参加这项远涉重洋的壮举。 南极——科学探索的圣地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迷恋着南极大陆,迷恋着南极地区奇奇怪怪的自然景象。科学家们在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冰盖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洒下了科学家青春的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酷寒的极夜里,有人为了抓拍极光照片,被下降风暴卷进了冰雪世界,与南极冰盖永世共存;在漫长的极昼中,有人为了采集生物标本而坠入大海,加入了绕极洋流的行列;在建立我国中山站的过程中, 多位中华男儿和“极地号”几乎被冰崩吞没在南极普里兹湾……   在茫茫的南极大冰盖上,没有人烟,没有鲜花,没有绿草;在漫长的极夜里甚至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这儿只有酷寒的气候,有远比台风还强劲的下降风暴,有被下降风卷起百丈高的雪柱冰花,……是什么诱使科学家们迷恋这块极地?是什么使科学家们心甘情愿为它献出宝贵的青春?回答很简单:这儿埋藏着无数科学之谜,是科学研究的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