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队内部粘滞性知识共享:模型构建与管理对策①
李 翠, 蔡 翔, 赵 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桂林 541004)
摘要:知识粘滞性是一个表达知识流动难易程度的概念。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成功的关键在于知识是否可以在团队内部顺畅流动,所以对团队内部粘滞性知识共享模型的研究就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回顾了知识共享和粘滞性知识的相关文献,随后从知识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媒介以及外界环境四个方面对团队内部粘滞性知识的共享模型进行构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降低共享过程知识粘滞性的对策。
关键词:团队;知识共享;粘滞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当今最具战略性的资源之一。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的管理能力。而知识管理的诸多环节中,知识共享可谓关键一环,它是知识收集、转移的纽带,是知识整合、创造的基础。员工层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共享才能上升到组织层面,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组织层面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共享才能产生协同效应,更好的形成竞争优势。因此,作为知识管理的关键领域,知识共享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在检索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时发现,从研究对象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的研究多是从认知角度展开的,即首先将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而分析相关问题。这一角度的研究不但引发了人们对经验、感悟等一类难以编码表达的隐性知识的关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但是,对于知识共享而言,最关键的并不是知识的可表达性、可编码性,而是知识在知识源和知识受体之间的可流动性,也就是知识粘性的问题。鉴于粘滞性知识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模式进行探讨。
1 关于粘滞性知识和知识共享的综述
1.1 粘滞性知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994年,Von Hipple在研究技术创新中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明确的提出了粘滞信息(sticky information )和信息粘滞(information stickiness)的概念。“通常在技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的获得、转移和在一个新地点应用是需要成本的,我们称之为信息的‘粘滞’(sticky)” [1]。并进一步解释“我们把指定情况下指定信息的粘性(stickiness)定义为把该信息转移为指定信息需求者在指定地点可以运用的形式需要多付出的代价。该代价低时,信息粘性(information stickiness)低。该代价高时,信息粘性高[1]。” Von Hipple有关粘滞信息的界定从知识流动的难易程度方面给了知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使后来学者在讨论知识的流动性方面有了明确的概念。此后的大部分研究也都沿袭了Von Hipple在1994年界定的知识粘性描绘知识流动难易程度的核心概念。例如,Szulanski认为知识的“内部粘性(internal stickiness )”即“组织内部转移知识的难度” [2]。Si-monin在研究战略联盟内部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时提到“知识模糊”的概念,并指出其内涵与知识的内部粘性以及粘滞信息相同[3]。
国内关于粘滞知识的研究相对较晚,数量也不多。粘滞知识这一概念还没有进入学术主流的视野,大部分的研究还停留在对显性、隐性知识的探讨。已有的主要研究有:王毅和吴贵生(2001)界定了粘滞知识、剖析了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并探讨了克服粘滞的途径,提出粘滞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4];常宝、储雪林和李红艳(2005)讨论了粘滞知识与显、隐性知识的关系,研究了影响知识粘滞的主客观因素[5];张玲玲和罗红明(2006)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粘滞知识转移障碍,提出提高粘滞知识转移效率的模型以及对策[6]。
1.2 知识共享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相对于粘滞知识,知识共享理论的研究要充分和完善许多。对于知识共享的大量定义中,根据其关注的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沟通的视角。Bostrom(1989)认为有效的知识共享是团体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相理解与尊重[7]。Tan与Margaret(1994)将这种相互间的理解应用到信息系统设计时系统分析师与使用者间的沟通互动上,他们认为这种理解强调了双方共享知识的必要[8]。Hendriks(1996)指出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当一个人向别人学习东西、共享知识的时候,自己也必须有一个知识重构行为[9]。第二,学习的观点。Nancy(2000)则基于学习的角度给知识共享另一种解释,认为共享就是使人知晓,将知识分给他人,与对方共有这种知识,它的极至是使整个组织都知晓 [10]。第三,市场的观点。Davenport和Prusak将知识共享过程看作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参与市场的过程,与其它商品与服务一样,知识市场也有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喷砂抛丸区别.pdf
- 品种与成熟时间对牛肉品质的影响.pdf
- 区别牡丹及芍药.ppt
- 区域性血管床对局部注射植物雌激素三经异黄酮反应.pdf
- 商法通则统一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pdf
- 商户类别及描述.doc
- 升血小板药物.doc
- 剩余污泥脱水处理.pdf
- 十 血型及输血原则.ppt
-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四——课程考试100分.doc
- 2025山东泰安市农业科学院招聘博士研究生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 2025山东临沂蒙阴县教育和体育局引进优秀人才10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山东潍坊市某事业单位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精编答案详解.docx
- 2025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院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2025山东临沂蒙阴县教育和体育局引进优秀人才10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2025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新).docx
- 2025山东临沂蒙阴县教育和体育局引进优秀人才10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a卷).doc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doc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精练).docx
- 2025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李盛英教授团队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docx
文档评论(0)